影音先锋av丝袜天堂,ftsejiaw,免费AV女优小草在线观看,插嫩模视频

  • 今天是
首頁 >華州 >正文
“華無訟”:打造秦東基層治理樣板——解鎖華州區訴源治理工作法
時間:2023-11-27 作者: 記者 劉虹 文/圖 來源:渭南日報
【字體: 打印

1ff1a9cdcc1865b4dcafde03798e8da0_img_190_288_425_319

華州區政法系統觀摩指導蓮花寺鎮訴源治理工作

1ff1a9cdcc1865b4dcafde03798e8da0_img_347_626_267_201

人民調解員調解村民糾紛

1ff1a9cdcc1865b4dcafde03798e8da0_img_348_856_266_199

人民調解員調解村民糾紛


今年8月,華州區在蓮花寺鎮成立渭南市首家“訴源治理工作站”并以其為試點開展工作。自蓮花寺鎮訴源治理工作開展以來,化解矛盾糾紛17起,正在調解2起,成功將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成為華州區基層治理的一面旗幟。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今年以來,華州區在推動“楓橋經驗”落地生根過程中,采用“華無訟”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法開展訴源治理工作,將其作為參與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穩定、深化平安建設的重要抓手,堅持走群眾路線,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整合多方調解力量,共同實現矛盾糾紛前端化解、實質化解,使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堅持黨建引領 謀劃治理大格局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華州區的“華無訟”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法就是堅持人民至上原則,從群眾急難愁盼出發,看到群眾所思所想所盼,主動“沉下去”,到群眾身邊去聽民聲、解民難,在實踐中探索出的、真正能把群眾問題解決在基層一線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將更多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是推進社會治理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重要指示的具體體現。”華州區委政法委書記王永說。“據華縣志記載華人好訟。在奮進新時代的征程中,華州區面臨更多新機遇、新挑戰,如何更好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堅持為民情懷,自覺扛起基層治理責任,主動融入基層、服務基層,為群眾解決問題,使當地群眾向華人無訟轉變,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華州區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整合各方資源,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共建共治的訴源治理工作格局。將“無訟村、社區創建”“萬人起訴率”納入平安華州建設考核體系,壓實基層主體責任,堅持以調為主,多元化解,切實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推動民事、刑事案件萬人起訴率下降。

堅持科技支撐 構建機制新體系

“華無訟”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法具體操作中,實施“一網三過濾”舉措,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讓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一網”指華州區利用數字化和科技化手段,在“陜西省雪亮工程綜治視聯網平臺”上搭載“華州區訴源綜治平臺網絡”“在線調解室”“微法庭”等信息化系統,實現區、鎮、村互聯互通。發揮遠程調解優勢,形成“線上推送流轉+視頻連線調解+在線司法確認”的“云”上調解基層矛盾糾紛的新模式。

一方面,在鎮、村解決群眾矛盾糾紛時,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現場視頻連線,尋求區級法院專家進行法律援助和指導,對訴訟結果進行預判,從而提高群眾對基層調解的信任度,實現在最短時間內解決群眾矛盾。還可以對調解成功的糾紛,在線上“微法庭”通過電子屏幕手簽進行司法確認。另一方面,現場視頻連線可以解決糾紛雙方當事人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到場的問題,避免雙方在調處現場發生沖突。實現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

“三過濾”是指建立村(社區)“訴源治理”工作點,鎮(街道)“訴源治理”工作站,區法院“訴源治理”辦公室。

村級成立由村委會成員、鄉賢等德高望重的人民調解隊伍。鎮級成立由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及實操中所涉相關部門的“聯合調解”隊伍。區級特邀相關專家組成調解委員會。通過“點、站、委員會”這三把篩子,一層一層把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在法院立案受理前。

“預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調解前,調解走在訴訟前是訴源治理工作的核心。”華州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牛建民介紹。華州區一方面通過基層干部走街入巷排查問題,一方面大量印發宣傳冊告知群眾遇到矛盾糾紛,可以通過村、鎮兩級免費調解得到解決,真正打通基層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

堅持示范引領 深耕細作“試驗田”

雞毛蒜皮無小事,鄰里之間看似簡單的事如不及時妥善解決,常會引發新的糾紛,造成當事人四處投訴、上訪,甚至矛盾激化,導致刑事案件的發生。

為做好基層治理工作,華州區選取人口較多、糾紛類型多元的蓮花寺鎮,成立渭南市首個“訴源治理工作站”作為“先行示范鎮”。因該鎮調解基礎較好,今年截至目前,受理33起,已成功調解涉及宅基地、損毀賠償、地界、離婚等糾紛共29起,是華州區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實踐。

那么,如何堅持黨建引領,助力基層治理?蓮花寺鎮黨委書記王新榮介紹:“我們主要采取了建構架、搭班子、定機制三個辦法。目前,鎮上成立了1個鎮級15個村(社區)級人民調解委員會,配備18個專職聯絡員和63個人民調解員。”

建構架就是成立矛盾調解領導小組,完善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和領導包案制度。構建鎮黨委抓總、協調各方,班子成員一線指揮、推進落實,村(社區)黨支部組織動員、常態化服務管理的工作機制。

搭班子就是充分發揮鎮黨委牽頭抓總作用,整合公安、司法、法院、鎮、村五支力量,建立黨委書記為站長,鎮長、分管領導為副站長,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主要負責人,駐鎮站所、村(社區)書記、第一書記為成員的矛盾糾紛調解領導小組。各村依托村級力量,成立村級矛盾調解中心,設置兩級聯絡員專門負責雙向對接,形成全鎮一盤棋,各方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定機制就是將矛盾糾紛化解成效納入黨建目標責任考核,嚴格落實“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工作機制”和日常督查考核制度,進一步壓實各級責任、凝聚攻堅合力,以嚴實作風推動各項重點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蓮花寺鎮通過這三個辦法層層壓實責任,把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壓到基層干部身上,發揮“人民調解”的最大作用,群眾只要有事,就會有人站出來管事。

堅持以人為本 為民解憂做服務

鄰里調解向理不向人,才能贏得民心

楠新村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杜公理說:“只要干部管事村上事就多,干部不管事,群眾慢慢就不找村干部了。管好群眾雞毛蒜皮事兒,才能贏得民心,才能防患于未然。”

在楠新村,村民們祖祖輩輩生活于此,村干部和大多家庭都有親戚關系。這樣的情況下,解決群眾糾紛需要智慧,更需要公心。

前段時間,村里發生一起租戶因電線老化不慎失火造成房屋整體受損的事件。因房東要求賠償維修金額和租戶愿意承擔金額差異較大,村委會干部多次調解,最終達成一致意見。

杜公理說:“調解過程中,雙方男人都在幕后指揮,來的是兩個女人,一會兒哭一會兒笑。我說得喉嚨都冒煙了,好不容易今天說好了明天又反悔了,來來回回調解了五六次。”

事件調解不僅需要耐心,更需要有同理心。杜公理說:“調解糾紛,不僅要講情更要講理。要以服務群眾為重,不能靠關系、靠遠近親疏處理問題,向理不向人,不怕得罪誰,群眾才會信賴你,才能贏得民心。”

棘手問題要聯合調解,才能大事化小

今年8月,蓮花寺鎮發生一起鄰里因土地邊界引起的糾紛。事件原本是件小事,因雙方互不相讓動手致使矛盾升級對簿公堂。該鎮訴源治理工作站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經分析解剖事件核心原因,動用派出所,司法所,法院派駐第一書記,鎮、村、組干部等多部門成立聯合調解小組。多次走進田間地頭,走進群眾家里,通過講親情、講法律、講政策,耐心對其引導,強調鄰里關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歷時一個多月,終于將矛盾化解在源頭,緩和了緊張的鄰里關系,成為遠親不如近鄰的“活廣告”。

蓮花寺鎮人大副主席王宏說:“這次調解雖然棘手,但經過十幾次調解總算成功。只要群眾需要,我們調解員就不辭辛勞。光到地頭就去了好幾次,其實情況我們都了解,但群眾叫,我們就去,不光冒著酷暑,有一次還冒著雨,要讓群眾看到我們把他們的事當事,感受到政府的關懷,群眾氣就順了,就能打開心結。同時,調解過程中,不光要面對面溝通,還要背靠背做思想工作,最大限度保證雙方利益。”

難點問題要胸有成竹,才能遇事不亂

最近,華州區司法局蓮花寺司法所成功調解一起保安在物業公司工作期間,因為大風天氣,挪動小區鐵門時發生意外,導致小拇指受傷截肢引起的糾紛事件。

因該起事件中的保安年紀較大,今年9月15日上午9點,其子到司法所申請調解。10點蓮花寺司法所所長南樺和司法助理黃卓來到當事人家中,向其了解情況。下午3點又到物業公司了解情況。

黃卓介紹:“通過了解,我們發現這起案件涉及的糾紛難點比較多。主要涉及勞動關系確定、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以及傷殘鑒定等一系列問題。”

“在了解到雙方當事人的訴求后,為了更好地調解這起糾紛,前期我們做了充分準備。查閱相關法律法規,翻閱類似案例,在調解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據可依,每句話都說到群眾心里,讓雙方心服口服。”南樺說。

這起看似難點較多的糾紛,一個月就調解成功。

堅持法潤人心 助推“無訟”成新風

蓮花寺鎮一方面加強基層調解機制建設以法教人,一方面注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以德育人。法和德猶如基層治理的兩條腿,相互配合,才能邁開穩健步伐。

精神文明建設歸根到底是提高人的素質,從而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在蓮花寺鎮,可以看到這樣一首詩:

千里修書只為墻,

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該詩引自清朝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的一封家書。寓意鄰里之間,不要讓小事傷了和氣,要以仁愛待人,人與人之間友愛社會才有溫度。蓮花寺鎮通過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為“華無訟”賦能,通過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方式,倡導鄰里之間要減少糾紛、和諧互助、穩定團結的觀念。

今年,該鎮建成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1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小喇叭宣講志愿者服務隊”“小螞蟻接送志愿服務隊”“小紅帽義工志愿服務隊”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服務隊7支。在黨史學習宣傳、疫苗接種、環境衛生治理、大戰“三夏”等方面開展系列志愿服務活動。

蓮花寺鎮還舉辦書畫展、寫春聯、秧歌舞、看電影、剪紙、唱戲等各種文化活動聚集群眾、匯集民心。蓮花寺鎮緊緊圍繞黨的創新理論、鄉村振興、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紅色教育等,一方面通過展覽、宣傳欄、讀書分享會等方式集中講,另一方面通過宣傳車、宣講小分隊走村入戶講。在宣傳黨的好政策好聲音的同時,倡導群眾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普及文明禮儀規范,引導村民學習法律、經濟、科技、文化、歷史、社會等方面的知識,提高群眾文化自信心和德道修養及文明素質。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弘揚正能量,提升群眾精神風貌。

同時,蓮花寺鎮通過村社區網格化管理、村社區議事會等各種途徑方式,搜集基層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形成文明實踐活動項目“群眾點單、文明實踐站點派單、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接單”的工作格局。

堅持探索提升 基層治理謀路徑

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華州區在訴源治理工作中,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堅持走群眾路線,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一套“華無訟”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法,然后從“一村之計”推廣到“一區之策”,取得顯著成效。

華州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牛建民說:“群眾的事不能推,接到群眾訴求3日內必須接待給予答復。如果各村點、鎮站不受理,造成重大信訪案件或民轉刑案件的,就要嚴肅追責。訴源治理工作的意義在于,一方面讓群眾少跑路少花錢,減輕群眾訴訟負擔。另一方面節約了國家司法資源,緩解了法院審案壓力。同時,給群眾一個說事和說理的地方,心結打開了,情緒得以疏導,矛盾就化解了,對政府的滿意度也提高了。”

截至目前,全區一審民事新收案件數量同比下降15.34%,訴前調解案件1239件,成功率達68.6%,訴服質效評估得分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談到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法的經驗時,蓮花寺司法所所長南樺說:“首先,每接到一個案子,都要根據案情查詢相關法律法規和類似案例,在調解時讓當事人更直觀地對走訴訟程序的時間和結果有一個預判,預測自己所能達到的效果。其次,工作中不僅要有親和力,更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群眾對調解工作人員的認可,就是對國家對政府的認可。”

“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華無訟’是探索形成的華州區社會治理創新的基層經驗,我們已經在全區范圍內開始推廣,力爭用三年時間使80%的村、社區成為無訟村。樹立起秦東地區基層社會治理中可運用、可推廣、可實踐的樣板。”華州區委政法委書記王永表示。

來源:渭南日報 



[編輯:陳冰娟]

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渭南市舉行“12·4”國家憲法日暨“憲法宣傳周”活動...[詳細]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促進全院干警凝心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