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是一種源于實用文體的自我敘事。業余從事文學創作十年來,逐漸對散文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并漸漸喜歡上了散文創作。散文是作者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無論寫什么,其實都是在寫自己,這正是喜歡散文創作的原因。
散文作家的使命是從日常生活中寫出別人不知道的而且感興趣的東西。好的散文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新鮮的東西,給讀者呈現真誠、溫暖而美好的事物,給讀者以美的啟示,給人以溫暖與希望,讓讀者感受到閱讀的歡愉。
保持散文創作激情。對工作、學習、生活的熱愛是寫作散文的前提,用善于觀察的眼睛和敏于思考的大腦,踏上文學創作之路。散文寫作是枯燥的,但更是富有意義的,唯有始終保持著對散文創作的激情與不斷實踐,才能寫出好的散文。我之所以寫作,是因為有話要說,并處在寫作的狀態。寫自己真正熟悉的題材,寫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不斷積累素材和錘煉文字,保持無時無刻不在寫作的狀態。認識到把易逝的生命兌換成耐久的文字的意義,只為自己而寫作,通過寫作留下真理,也留下生命。
養成定期寫作習慣。一篇散文從標題、構思、提綱、撰寫、修改、成文、發表等有諸多環節,需要一定時間方能完成。時間過長、過短,均不利于散文寫作。時間過短,行文倉促,質量不高,有時完不成任務。時間過長,則易自我放縱,不利于良好寫作習慣的養成。自2022年7月開始,設定每周一篇散文的寫作目標。從實踐來看,簡便易行,也逐漸形成了每周一篇散文雷打不動的寫作習慣。一般每周一、周二寫作,周三修改成稿。當然也有周六寫作,周日修改成稿。定稿后在報刊、新媒體上發表。
掌握寫作技巧方法。寫好散文,學習理論。正在學習《散文課》,多讀經典。《當代散文寫作鑒賞》《人一生要讀的經典》等書籍正在閱讀當中。比較學習。遇到一篇好的散文,反復琢磨,反復體驗,為什么人家寫得好,我寫得不好,差距在哪里?人家的精髓在哪兒,應該學習什么地方?近期,自己正依此方法學習提高。具體講,養氣。“為文必在養氣”,培養浩然之氣,增強自己的道德品質修養和文化藝術修養。增長才學識。才即天賦,是天生的。學即學習,學習知識技能,以彌補天賦之差。識即見識,就是判斷力,明辨是非是原則問題。觀物取象。觀物時有獨特的視角與興趣,要用心。取象要反復思索、研究、比較,不媚俗,不出賣自己的良心,寫出當下大家感興趣的和新鮮的事物。審美。作者要有審美意識和審美標準,贊頌美的,鞭撻丑的。修辭立其誠。散文表達要真誠。散文作為文學作品的一種形式,是真理的影子,是天道和人性的反應。寫出學者散文、現代散文,力戒寫花花公子散文、洗衣服散文。
運用修辭精心修改。寫散文如蓋房子,房子蓋好后要進行精裝修,人才能住得舒心。散文寫好后亦要進行裝修,才能確保質量。修辭,就是修飾言論,即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表現方式,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生動、有力。運用比喻,將表達內容寫得生動、形象、具體、逼真,給人以深刻鮮明的形象。擬人使事物人格化,生動形象。排比加強語言氣勢,富有節奏感,增強散文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對偶使形式整齊勻稱、聲音和諧,意義簡練、醒目,對比鮮明。經典散文常用上述修辭方法,寫作散文時亦可借鑒使用。好的作品需要反復修改。海明威說,用六個月寫完作品,卻需要五個月來修改。寫成后,要檢查立意是否貫穿全文始終,謀篇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做到鳳頭、豬肚、豹尾。如發現問題,則做相應修改。看選材是否新穎,小標題是否對仗,字詞是否恰當,語句是否通順、完整、優美。對臃腫部分進行瘦身,保證敘述簡潔、明了。是否合乎邏輯?若前后矛盾,則做相應修改調整,使其符合邏輯規則。有時,請文友提出修改意見,合理的部分予以采納。
提升散文思想境界。一個人若沒有靈魂,就如行尸走肉;一篇散文若沒有靈魂,無異于一堆毫無生機的亂碼。好散文切合當下社會,反映時代的思想傾向,與讀者產生共情,引起共鳴。好的散文,當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境界深遠。散文富有哲理,才耐人尋味,猶如人品茶一樣,愈品愈覺其味愈濃厚,并給人幫助,指導人生。意境是散文“美”的靈魂,是作者的情感與所描繪的境(景)交相融合在作品中優美的藝術境界,即內情與外物的統一,能引人聯想和產生共情,表現為有詩情、畫意和哲理。散文的境界是與作者的思想、情懷、藝術修養相連的,提高個人思想、情懷、藝術修養的高度,以敬畏的態度,寫出自己的想法、意志、情感,寫出屬于自己的世界,寫出有較高思想境界的優秀散文,直至寫出最好的作品。寫作散文,還要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完成以文塑人的使命。
習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經形成,就會對人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良好習慣,堅持不輟,必會發生奇跡。
散文展示“真實的自我”“真實的經歷”“真實的情感”“真實的事情”,不僅展示自我,更反映新時代的特征和擔當精神,為繁榮富強的中華民族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