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賈府,李紈是曹公筆下“青春喪偶,如草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惟知侍親養(yǎng)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的那個人;是賈母替王熙鳳過生日湊份子時說的“你寡婦那里還拉你出這個錢,我替你出了罷”的那個人;是興兒給尤二姐說的“寡婦奶奶不管事,只宜清凈守寡……除此問事不知,說事不曉”的那個人,可是,在就連賈母都敢“算計”的賈府里,為什么沒人欺負李紈這孤兒寡母?是什么讓賈母都要給她這么大的面子?淺讀《紅樓夢》,覺得有以下幾個理由。
出身和背景是李紈和賈府平等對話的先決條件
李氏系金陵名宦之女,父親李守中曾為國子監(jiān)祭酒。也許有人說,和“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和“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和“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請來金陵王”,和“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的四大家族相比,李紈的原生態(tài)家庭不在一個對話層面。那么,我們先來看國子監(jiān)祭酒是個什么職業(yè)。
先說國子監(jiān)。國子監(jiān)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gòu),它的作用是培養(yǎng)人才,促進文化交流。國子監(jiān)祭酒是國子監(jiān)的最高領(lǐng)導,官職為從三品,韓愈、明代理學家湛若水、明朝著名首輔徐階,包括貪官嚴嵩,都做過國子監(jiān)祭酒,王懿榮發(fā)現(xiàn)甲骨文時也是國子監(jiān)祭酒。
最主要的是,在講究門當戶對的封建社會,賈政為自己這一支脈的長子選媳婦是不可能隨便選一個沒有根基的家庭。從原生態(tài)家庭來說,李紈屬于真正的“根正苗紅”,是可以和四大家族“對話”的。
嫡出和庶出的正統(tǒng)觀念是李紈站住腳的重要條件
嫡出庶出的尷尬《紅樓夢》里的賈探春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盡管她是興兒口中的“玫瑰花又紅又香,無人不愛的”,盡管她有“興利除舊弊端”之管理才能,有“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钡脑娫~才情,但是,還是像王熙鳳所說“將來不知哪個沒造化的挑庶正誤了事呢,也不知哪個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弊罱K遠嫁他方,把骨肉爹娘齊來拋閃。還有賈環(huán),縱然有趙姨娘百般不好的教育,以及他個人不爭氣的原因,但庶出給他帶來的心理壓力還是有明顯的創(chuàng)傷。而李紈丈夫賈珠是名正言順的嫡出,而且是隨同老太太一起生活的賈政的長子,因此,李紈縱然是喪夫,其家庭地位是沒有改變的。更重要的是李紈有兒子賈蘭,在賈寶玉還年幼,賈政一脈只有賈蘭這一個第四代的情況下,在“母憑子貴”“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傳統(tǒng)環(huán)境中,賈蘭是李紈在賈家的重要籌碼,也是賈家暗藏的一股烈火。盡管賈公因賈蘭年齡小著筆很少,但事實證明賈蘭卻是繁華著錦,烈火烹油之后的賈家衰敗后最重要的希望和支撐。
得體和自律是李紈能有一席之地的決定性條件
李紈的得體和自律來源于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和對自己生存現(xiàn)狀的清晰認知。
李紈家族至父親李守中承繼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如果你看到這些認為李紈家教封建保守、讀書不多,那就錯了。我查了一下,《女四書》包括《女誡》——漢朝班超所著;《內(nèi)訓》——明成祖時徐皇后著;《女論語》——宋朝宋若昭是一位才女。也許其中有封建糟粕,但只需要看這幾個作者,就能判斷李紈接受的是什么層面的教育。在良好的教養(yǎng)支撐下,她對自己的現(xiàn)狀有極其清醒理智的認識,出了門的女子想靠父母是不可能的;書中再未出現(xiàn)兄弟姐妹,想要有個依靠,是沒有希望的;雖是長子長媳,但青春喪偶,要在榮國府參與家庭管理,是不允許的?,F(xiàn)實是不美好的,李紈能做的就是認清現(xiàn)實,準確定位,做允許做的事,做應該做的事,做能做的事,而且做好。
比如,賈母來湊熱鬧,李紈“忙迎上去”“忙答應了,要水洗手,親自來撕”“只李紈挪到盡下面。”比如,邢夫人給老太太說賈赦看上鴛鴦,鴛鴦在賈母面前剪發(fā)明志,賈母大怒,無人敢吭聲,“李紈一聽見鴛鴦這話,早帶著姊妹們出去。”比如,積極協(xié)助探春理家但擺正位置,并且在趙姨娘無理取鬧時,李紈替探春開脫;比如,平兒受委屈,在王熙鳳跟前替平兒抱不平;比如,尤氏生了閑氣在李紈處洗臉凈面,丫鬟們太過隨意,李紈訓斥她們不講規(guī)矩;比如,抄檢大觀園后薛寶釵說要自動搬出去,李紈聽說,只看著尤氏笑;比如,王熙鳳和鴛鴦善意拿劉姥姥“取笑”,李紈勸“仔細老太太說”等等,無不彰顯著李紈的明事理,識大體,知輕重。尤其姑娘們聚集在賈母處玩耍猜燈謎,賈政問賈蘭為何不在,李紈回答“因為老爺沒有叫所以他不肯來”,以及在金榮和茗煙打斗時勸賈菌不要參與,小小年紀忙按住硯,極口勸道“好兄弟,不與咱們相干。”就能看出李紈平時對賈蘭的教育和要求,一方面說明李紈對家族規(guī)矩的遵守,另一方面也說明李紈母子“志不在此”,不會讓兒子把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才情和公正讓李紈寂寞的寡居生活熠熠生輝
李紈的才情體現(xiàn)在組織詩社和詩詞寫作上。在組織詩社,李紈有很多亮點,一是自薦為掌壇人;二是把自己的稻香村作為社址;三是積極肯定林黛玉的建議大家起別號;四是邀請王熙鳳做監(jiān)社御史,解決了詩社經(jīng)費問題;五是公正評詩,眾人信服;六是罰寶玉乞紅梅又雅又有趣;七是眾人聯(lián)詩替大家抄詩。這些亮點,既體現(xiàn)出長嫂的身份,又不給“當家人”王熙鳳制造矛盾;既有大姐姐般的溫暖,又有同為年輕人的青春;既展現(xiàn)了自己的風采,又不搶眾妹妹們的風頭,這是一個如草木死灰的人能做出來的嗎?顯然不是!
再看元妃省親時她寫的《題文采風流匾額》:秀水明山抱復回,風流文采勝蓬萊。綠裁歌扇迷芳草,紅襯湘裙舞落梅。珠玉自應傳盛世,神仙何幸下瑤臺。名園一自遨游賞,未許凡人到此來。
把元春比做神仙下凡,把大觀園說的勝過蓬萊仙境,言辭間既有“頌圣”的味道,又有值得品味的文字美,大氣中有分寸,分寸中有格局。是一個如草木死灰的人能寫出來的嗎?絕對不是!
還是回到李紈的判詞:正冊判詞(畫: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桃李春風結(jié)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李紈完成了把賈蘭送向爵祿高登的使命和任務,她雖然被放在“薄命司”之列,是一個悲劇的人生,但能在錯綜復雜、矛盾激烈的環(huán)境中,做一個品格高尚、胸懷坦蕩、善良多才的人,她已經(jīng)活出了自己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