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一個人的使命,同樣,一個作家也有一個作家的使命。這是一個嚴肅的話題,但它卻是每一個作家都必須認真思考、勇于直面的問題。
2月19日早,無意之中讀到一篇題為《作協會員并不等同于作家》的文章,細讀一遍,感同身受。進而想到了自己,聯想到了作家的使命問題,且不吐不快,一吐為快,遂有了這篇《作家的使命》的小文。
2013年潼關縣作家協會成立,同年5月,我加入協會,成為潼關縣作協的一名會員。此后,在做好潼關縣法院新聞宣傳工作的同時,撰寫散文、詩歌,始在潼關縣法院網站上發表,然后在《渭南日報》上發表。直至2017年,才在潼關縣作協出版的第26期《黃河文學報》上發表散文《一路走來》,至此,成為名副其實的潼關縣作協會員。
《作協會員并不等同于作家》上寫道:“作協會員”的身份標識,如同高懸的燈籠,在一定程度上照亮了持有者前行的路徑,但是,作協會員并不等同于作家。加入作協,意味著創作者的作品達到一定數量,符合作協所設立的標準。這一身份是文學道路上的一個站點,是對創作者努力的一種見證,將作協會員與作家簡單劃等號,無疑是對“作家”這一神圣稱謂的窄化。
成為作家,需具備扎實的語文基本功、廣泛的知識儲備、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與文字功底、深刻的情感體驗與表達能力、熱愛寫作、堅持與勤奮、正確的閱讀方式、承受批評的能力、創新精神、對讀者的尊重等必要條件。這些年,我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和目標努力奮斗著。
作家是文學世界的拓荒者、靈魂的歌者,他們的使命是用文字構建獨特的精神世界,挖掘人性的幽微,映照時代的風云變幻。作家源于內心深處對文學純粹的熱愛與執著的堅守,這種熱愛,是無論遭遇多少艱難困苦,都無法熄滅的火焰;這種堅守,是在漫長歲月里,獨自面對稿紙的孤寂,卻始終筆耕不輟的篤定。
作品是作家的立身之本,是作家的生命。作家停止了寫作,也就終止了生命。作家把創作當作中心任務,靜下心來,精益求精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讀者。扎根生活的土壤,把自己所見、所思、所想、所感,以獨特的視野和視角,用文字的形式比較完美地表達出來,給讀者以思考、信心、激勵和鼓舞。文體上,可以是散文、詩歌、小說、散曲等等。內容上,可以寫人、記事、寫景、狀物,可以是游記、讀后感、觀后感等等。一有想法和思考,就及時用筆記錄下來,不讓稍縱即逝的火花消失。認真思考,明確主題,列出提綱,及時動筆,限定時間,完成初創。多次修改,定稿完成。散文是作家直接面對讀者袒露自己個性的文體,自己是說一不二之人,提出“說真話、做真事、做真人”,故喜歡寫作散文。散文的生命在于真實,在筆下展現真實的自己或他人,真實的事情、真實的想法,不虛偽,不做作。定出目標,每年創作一定數量的散文作品。保持著寫作的狀態,為自己而寫作,寫自己真正感興趣、并想寫的東西,把易逝的生命兌換成耐久的文字,寫出自己最好的作品,寫出生命之作,這是自己長久以來不輟寫作的動力和源泉。讓寫作成為每一個作家生活的一部分,一種自然而然的表達。通過創作出具有藝術價值、思想深度和審美魅力的文學作品,從而觸動人心、引發共鳴、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
引領帶動思想潮流。作家作為社會的先驅,在這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充滿機遇與挑戰的社會主義新時代,自當承擔起引領思想潮流和社會進步的使命。作家可以通過好的文學作品,提升公眾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如《音樂之美》《養花》。通過作品倡導真善美,抵制假惡丑,引導社會風氣,塑造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氛圍,如《心存敬畏 行穩致遠》《君子蘭》。通過關注熱點和民生問題,向社會傳遞正能量,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如《喝酒》《習慣》。通過提出新的觀念、理念和思考方式,推動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如《精神漫談》《但行好事 莫問前程》。還可以通過關注和幫助弱勢群體,促進社會公平,如《捐贈》。以前的作品在有意或無意地通過上述方式,起著引領帶動作用。今后,自覺通過這些方式擔當起作家的社會責任,履行好作家的神圣使命。
愿每一位作家不僅在文學創作上孜孜以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更承擔起自覺關注社會,傳承發揚優秀文化,引領思想潮流的社會責任,為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奮斗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