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渭南市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殷軍帶隊深入華陰市實地調研魏長城保護工作情況,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王韜,華陰市檢察院檢察長燕崇綱、華陰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陪同調研。
魏長城遺址具有較高的文化意義和考古價值,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活化石”。魏長城(渭南段)起始于華陰市華山山麓朝元洞附近的隴海鐵路處,依據地勢蜿蜒北上,經大荔、白水、澄城、合陽、韓城等縣市,全長109千米,遺存的城墻、敵臺、烽火臺共82段。1996年11月,魏長城華陰、大荔、韓城、合陽段被國務院合并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澄城、白水段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尋訪調研過程中,殷軍針對該文物古跡存在部分點段未設立文物保護單位標志、日常巡護不到位、文物環境風貌受損等問題,強調要以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為切口,積極與文旅部門協調聯動,依托“府檢聯動”機制,發揮行政監管和法律監督的疊加作用,采取多項措施對魏長城遺址風貌保護修復與提升、推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合理融入文旅開發,讓法治成為文化遺產“活起來”“傳下去”的堅實盾牌。
殷軍指出,渭南市檢察機關要以高度的責任感踐行法律監督使命,助力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落實主體責任。要深刻認識省檢察院、市檢察院部署開展文化“尋保傳”專項活動的重要意義,積極履行檢察職能,持續跟進轄區內文物及文化遺址保護工作;二是深化協作配合,提高辦案質效。主動與相關行政部門協作配合,發揮各自在文物保護領域的職能優勢,為保護好、傳承好文物、文化遺產貢獻檢察智慧和力量;三是精準總結提煉,營造濃厚氛圍。要深入挖掘和傳承地方文化資源,創新宣傳手段,結合辦案講好文化傳承故事,在營造良好文化遺產保護氛圍的同時,力爭形成一批具有指導意義典型案事例,并形成良性循環,推動文物和文化遺產尋訪、辦案、傳承不斷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