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合陽公安緊盯便民利企這一民生領域,把政務服務改革作為深化民生工程的“金鑰匙”,優化營商環境的“新引擎”,強化護企安商的“助推器”,從“群眾最關心、企業最關注”的小切口事項抓起,下足惠民“真功夫”、暢通護企“快車道”、開辟多元“服務鏈”,邁出了優化營商環境的新步伐,走出了服務民生領域的新路子,有力推動了便民利企矩陣加力提速、加快提升、加溫提質。
察勢者智 馭勢者成
群眾的需求就是公安政務改革的總目標、總方向。
伴隨著城鎮化的持續推進,許多群眾從鄉村搬進縣城“安居興業”,而“人在城里住、戶口鄉下留、辦事來回跑”成為困擾他們幸福生活的難題之一,這也是群眾對公安政務服務工作最為迫切的現實需求。
局黨委將公安政務改革列為2024年“1號”民心工程,主要領導牽頭抓總,調查研究,積極爭取省市公安機關大力支持,從4月10日起,在全省首次啟用戶政電子印章。
一枚小小印章,釋放出了便民服務巨大效能,新生兒出生登記、戶口簿打印、因婚遷戶、主要事項變更等10余項需返回原籍派出所辦理的高頻業務,實現政務大廳直接辦理,幾個月來已有1600余名群眾受益,為群眾節約辦事成本10余萬元。
同時,聚焦多點可辦、就近能辦、少跑快辦,選取位置居中、人口密集的路井、黑池、金峪、百良等4個鄉鎮派出所,開通車駕管業務權限,實現戶政、交管“一窗通辦”,構建了以縣政務服務中心為主體,出入境、車管所分中心為兩翼,派出所綜合窗口為支撐的“20分鐘便民圈”。突出“一室多能”,融合警情受理、業務辦理、暖心服務等功能,在所有派出所建成綜合警務大廳,配備身份證自助辦理機,實現“進一扇門、辦所有事”。
在此基礎上,堅持窗口服務“三評、三訓”,即“黨員示范”評定、“全科能手”評選、“服務之星”評優,集中業務培訓、下沉窗口實訓、交替崗位輪訓,全面提升窗口服務規范化、標準化、暖心化水平,群眾滿意度、獲得感大幅增強。
水深則魚躍 城安則賈興
聚力保障發展,公安政務改革鏈條更深廣、更優質。
合陽縣經開區是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大小小18家企業坐落其中,九龍派出所定期走訪重點企業,“點對點”交流溝通,“一攬子”解決問題,這是合陽公安開展警企“護、幫、訪、聯”的一個縮影。
圍繞“大企業”“大項目”,所有局領導和派出所所長擔任26個重點企業項目警長,走訪企業420余家次,下沉提供跟蹤捆綁服務37次,幫助解決證照辦理等難題12件,親清警企關系更加密切、更可持續。
針對在建大型企業設立“警務室”8個,重點企業安裝一鍵報警,涉企警情快速響應機制運行順暢,“警+N”安全協作模式常態開展,執法領域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清單公開實施,緊急止付涉企被騙資金130余萬元,挽回企業經濟損失800余萬元,跑出了保障發展的“加速度”。
夜市廣場是合陽夜經濟“商業圈”的主要聚集區,每逢夏夜這里煙火升騰、歡聲笑語、熱鬧非凡,而此刻,合陽公安堅持城鄉同步,劃分巡防區,設立宣防點,投入最大警力,發動群防力量,持續不斷開展巡查宣防,全面保障個體戶安心經營,用藏藍身影守護夏夜煙火。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只有依靠人民,公安政務改革才能有動力、有活力。
在全局深入開展“民警說事”,拓展社情民意收集研判、聯系服務群眾職能,常態開展進小區、進單位、進村組、進企業,等“九進”活動,全體包村民警進百家門、認百家人、聽百家聲,同時,利用12345、來信來訪等多途徑收集掌握民意,構建起了一張多維度、即時化的民情感知網,讓公安政務改革“大思路”對接上群眾的“小日子”。
相繼推出假日辦、上門辦、提醒辦、微信辦、幫代辦、預約辦等個性化服務措施,先后接受群眾詢問6200余次,提供法律咨詢服務3500余次,真正使公安政務改革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讓每名群眾都能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來源:合陽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