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共青團渭南市委聯合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在第二個“全國生態日”開展“守護黃河安瀾·傳承文化根脈”青少年生態文明實踐研學活動,30余名青少年學生代表走進渭南法院生態環境司法保護教育基地及修復基地,深入了解、體驗環境資源保護的重要意義。


循環利用知多少,節能環保樹心間。在渭南市華州區人民法院環境保護司法教育基地,學生們圍著汽車、卡車模型,興致勃勃地討論著,講解人員從新能源電池遞次利用、無害化處置等方面逐一解答了學生們的疑惑。“在我們審理的一起案件中,因企業隨意處置危險廢物,導致周邊土壤遭到污染,環境遭到破壞。生態循環不已,萬物生生不息,破壞環境最終破壞的是生態循環,破壞的是生命萬物,通過今天的活動希望大家能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華州區人民法院杏林法庭王欣法官向學生們講道。

修復基地展新顏,保護黃河我先行。在渭南市潼關縣人民法院黃河古渡口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復基地,學生們看到了“黃渭洛”三河交匯處的盛景以及過去黃河兩岸被違規建筑物占據的圖片樣貌,再看如今郁郁蔥蔥的修復基地,學生們對司法修復基地的設立有了更直觀的了解。潼關法院干警周紋露通過環境犯罪案例講解與互動問答,教育引導學生們樹立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生態文明理念與行動自覺,爭當生態環境保護小衛士,共建綠水青山,同守法治藍天。
守護黃河安瀾,傳承文化根脈。青少年生態文明實踐研學活動的最后一站來到了潼關博物館,學生們在這里看到了自然風光、文物古跡,了解了水運繁榮、歷史文化,對黃河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讓保護黃河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紛紛表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自覺做保護黃河的踐行者、傳播者、推動者,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貢獻力量。
下一步,渭南中院將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圍繞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大局,不斷拓展黃河環境資源審判保護與文脈傳承,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司法基地的法治教育、成果展示及宣傳引導作用,將學生體驗轉化為實踐成果,以多種形式展現守護黃河,保護環境的典型做法,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氛圍,切實以法之力為綠水青山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