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17日,由陜西省委政法委組織開展的“平安中國建設之陜西實踐”調研采訪活動走進“三圣故里”渭南,探尋渭南市政法機關為加快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陜西,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平安建設的知曉率和參與度的新作為、新舉措。
5月16日上午,采訪團走進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里,一場調解正在進行。
李某與某置業公司簽訂了房屋認購協議,協議約定由李某支付1萬元的購房款,雙方再簽訂正式的房屋買賣合同。后來,雙方因房屋交付問題發生糾紛。今年1月,李某將置業公司起訴至法院,要求解除購房協議并退還購房款。
一審法院調解無果后,依法判決雙方解除房屋認購協議,并由置業公司退還李某的購房款。置業公司不服,上訴至渭南中院。渭南中院按照立案前調解規定迅速將該案分流至調解員手中。
調解中,雙方因意見不合,一度陷入僵局。
16日下午,調解員又召集雙方當事人進行溝通,耐心釋法明理。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并履行完畢。
渭南中院立案庭庭長張敏娟介紹,為及時化解糾紛,減輕群眾訴累,他們對上訴案件快速進行審前調解,提升訴訟服務質量和水平。
今年以來,渭南中院堅持能動司法理念,聚焦矛盾糾紛的前端治“未病”、中端治“微病”和末端治“已病”,緊抓源頭環節、訴前環節、訴訟環節、訴后環節,推動減少訴訟增量,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用心用情答好法院創建“大平安”考卷。
5月17日上午,“平安中國建設之陜西實踐”集中調研采訪團到達渭南市蒲城縣洛濱鎮,首先引起記者注意的便是家家戶戶院門外很少建有圍墻,街上三三兩兩的路人,或閑聊或忙碌,自得其樂。
位于蒲城縣108國道與唐橋陵景區路交叉處的蒲城縣人民法院興鎮人民法庭也在全面提升為民服務效能方面進行了新探索。近年來,蒲城縣人民法院興鎮人民法庭積極打造“家門口訴訟”模式,依托科技法庭,開展網上開庭、遠程調解,為遠途當事人提供參與訴訟的便捷條件。同時,建立“法庭+特邀調解”模式,專設特邀調解員開展調解工作;建立“法庭+村書記”調解模式,邀請村書記參與調解,定期在村委會開展巡回審判。
在創新為民服務中,蒲城縣人民法院興鎮人民法庭不斷貢獻智慧,以傾心服務增添平安亮色,探索訴源治理新路徑,建立委托調解機制,創建“三調聯動促和諧”機制品牌,主動與轄區派出所、司法所進行對接,形成訴源治理合力。除此之外,通過送法進鄉村、進集市、進校園、進企業等形式常態化開展普法宣傳,增強轄區群眾法治意識,扎實推進平安建設工作。
為了源頭化解糾紛,推進訴源治理,蒲城縣人民法院興鎮人民法庭探索“法庭+”機制,做實便民利民舉措。“基層法庭離群眾最近,我們不僅跟轄區派出所和司法所聯動,還積極整合調解員和村主任等資源,打造‘楓橋式人民法庭’和‘家門口訴訟’模式,切實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月17日,興鎮人民法庭庭長許燕說。
下午,采訪團一行來到富平縣人民法院淡村人民法庭進行調研。距離縣城5公里的富平縣人民法院淡村人民法庭根植紅色熱土,忠實履行職責,為轄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2022年11月,淡村人民法庭正式成立“懷德巡回法庭”特色品牌,依托普法宣傳講座、普法宣傳點、微信視頻號等載體,緊扣巡回法庭重心下移、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群眾訴訟的目標,扎實推進普法宣講定期化、巡回審判便民化、糾紛調處日?;?、指導調解常態化,努力實現審判“五進”、平安建設宣傳、防范和打擊養老詐騙等功能一體化運行,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法庭”。
平安的內涵外延不斷拓展,標準要求更新更高。讓老百姓更安心、放心、舒心,必須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續寫社會長期穩定新篇章。渭南政法系統持續擦亮司法為民底色,唱響平安戰線忠誠為民好聲音,探索做好訴源治理、政法新聞宣傳輿論和多元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新模式,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平安中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