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合陽縣公安局全面貫徹落實全省公安派出所提檔升級“百所示范、千所提升”工程決策部署及全市公安工作會議精神,以省委平安陜西建設領導小組《關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預防化解的意見》為指引,扎實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推動派出所主防責任落地落實,有力夯實預防警務工作根基,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質公安戰斗力,讓“浦江經驗”和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地見效。1月份至今共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13起,現場化解率98.5%,全縣非警務警情同比下降23%。
以“警網融合”破壁壘

一方面線下實體有機融合。局黨委會專題研究,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機關警力支援基層,下沉包村,派出所民警“背包”駐村工作機制,推進“警務網格+社區網格”有機融合、高效運作,把“警網融合”作為推進派出所主防落地的有效手段,建立由1名社區民警帶領2名專職社區輔警和若干網格力量組成的“1+2+N”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隊。在各社區黨支部架構下成立流動黨小組,由社區民警任書記,吸收村(社區)流動黨員,將社區警務、政務、黨務、服務“四務”融合,實現社區民警工作由原先圍著警務轉向圍著村(居)民轉延伸。另一方面線上平臺無縫對接。建設實體化運行的合陽公安基礎管控中心,統籌派出所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的任務準入、整合、派發、反饋,實現支援、考評、監督等在治安管控平臺“一站式”完成,用智慧化手段守護社會安寧。以“一村(格)一警”工作為基礎,對標縣(區)集成網格中心平臺劃分,持續推動政府12345政務服務熱線與公安110高效對接,充分用好渭南治安便民服務小程序、渭南智安APP和網格化APP等信息化手段,采取工單上報、集成受理、分類處置、問題督辦、核查辦結等閉環工作模式,派出所警力資源有效運轉率顯著提升。
以“群防群治”延觸角



一方面建設主防警務“吹哨崗”。以派出所社區民警為牽動,依靠基層黨組織積極建設涵蓋治保會、網格員、保安員、志愿者等力量在內的群防群治隊伍,協調民政部門發展和壯大平安類社會組織,“金水管家、初心甘警、洽力共建”等一批具有合陽特色的群防群治隊伍品牌持續發力,群防群治隊伍正規化、專業化水平持續提升,有效延伸了派出所基層社會治理觸角,群防群治隊伍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吹哨崗”。另一方面打造主防警務 “朋友圈”。堅持以“黨建+組織建設”為抓手,推動派出所所長全部進駐地“兩委”班子,社區民警進村(社區)兩委,擔任駐地黨委副書記或社區(村)支委。對接政府職能部門,促動矛盾糾紛化解由公安一元治理向多元共治的轉變,在立足治安要素管控、違法犯罪打擊、矛盾糾紛調處等傳統警務工作的基礎上,積極聯動交通管理、應急救援、市場監管、市容市政等職能部門,通過主動作為、靠前處置、信息共享贏得相關警種和職能部門的理解與配合,最大限度做大做強做實主防“朋友圈”,實現各類矛盾風險隱患盡早發現盡快化解,為主防工作打造共治同盟。
以“民警說事”織密網


一方面設立“民警說事”專業化平臺。堅持和發展“浦江經驗”、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合陽公安“民警說事”品牌計劃為典型,輻射帶動在全縣各派出所設立“民警說事工作室”,配備專項區域、專門制度和專業人員,對接處警中的疑難糾紛及時介入,即時調解,讓小事不出所,大事不脫軌,切實推動風險防范向事前預防轉型。另一方面搭建“民警說事”社會化陣地。理順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工作關系,打通不同矛盾糾紛化解主體之間壁壘,推動建立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級聯動,訴調、警調、訪調對接的大調解體系,定期組織會商研判,開展組織發動、任務發布、聯絡協調等,把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深度融入“多格合一”協同治理。結合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村(居)法律顧問力量,整合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力量及治保會、群防群治隊伍、平安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實現“哪里有所隊,哪里就有調解室,哪里有矛盾糾紛,哪里就有調解隊伍,搭建起上下貫通、左右銜接、層層有人的社會化矛盾化解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