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聿云暮,一元復始。
202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奮斗的一年,在渭南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布滿了奉獻者的足跡,記載著司法行政工作者的點滴汗水與收獲的累累果實。這一年,市司法局強化政治引領,聚焦主責主業,堅持服務大局,全面履職盡責,以高質量法治建設、高水平法律服務護航黃河中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建設。
堅持全面依法治市 法治建設統籌有力
2023年,市司法局堅持聚焦“一個統籌、四大職能”,全力推進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加快建設法治渭南。
提高站位抓統籌。完善各協調小組向委員會報告機制,夯實法治建設責任。開展“一規劃兩綱要”貫徹落實暨“八五普法”中期督察,全面檢視法治建設情況。進一步完善述法點評“125”工作機制,召開市委書記點評法治工作會議,實現市縣鎮三級述法全覆蓋,以“述、評、督、考、責”推動法治渭南建設提質增效。
突出重點抓學習。制定領導班子學法計劃清單,開展政府領導干部法治專題培訓,提升領導干部依法履職能力。組織市縣兩級法治建設業務骨干赴延安、長沙學習法治政府示范創建有益經驗,為我市創建夯實基礎。
示范創建促提升。深入開展法治建設季度講評活動,通過現場觀摩、實地考察、交叉點評等形式,樹標桿、找差距、補短板,提升法治建設內生動力。我市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創建基本實現全覆蓋,位列全省第一。富平縣、澄城縣分別被省委依法治省辦推薦創建第三批全國法治政府示范縣、示范項目。
著眼良法善治 依法行政穩步推進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市司法局立足良法,深耕善治,“智”立良法,為法治渭南建設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科學立法促發展。建立第二屆市政府立法專家庫,通過各種渠道廣泛征集意見建議,切實提升立法質量。完成《渭南市北部山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渭南市養犬管理條例》《渭南市巡游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辦法》等法規規章的審查修改。
依法行政提能力。出臺《重大行政決策全過程記錄和材料歸檔管理辦法》,實現決策事項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年度重大決策事項目錄,公眾參與率、專家論證率、合法性審查率均達100%。深入開展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活動,建立線索移交與協同辦理機制,形成線索征集上報、分類處置交辦、跟蹤督導整改的工作閉環,有效解決了一批行業亂象。
補足短板樹形象。建立行政應訴“一會一評四聯動”機制(府院聯動會議、季度點評,問詢、報備、會商、通報四項機制),有效解決行政應訴“一高一低”問題。堅持復議為民宗旨,開展“一月一主題”調研聽證活動。先后對“違法網約車”“交警掌上執法”“四輪老年代步車登記”等行政執法案件進行調研聽證,有效實現類案監督,倒逼行政機關規范執法。開展行政復議決定履行情況大清查活動,全年共清查案件184件,出臺《渭南市行政復議決定履行監督工作規定》,打通行政復議作用發揮的“最后一公里”。
踐行“法治為民” 法律服務質效持續增強
法治如同陽光、空氣、水一樣不可或缺。如何法惠民生?市司法局從問需到問效。
優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2023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295件,為受援人挽回經濟損失420余萬元。全市建成市、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2家,鎮級公共法律服務站137家,覆蓋率100%;建成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2025家,覆蓋率90%以上。高標準建設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全市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已基本實現均等普惠、便捷高效。
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圍繞鄉村振興工作和“千萬工程”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20個,培養法律明白人10110人,充分發揮學法用法示范戶帶頭作用,以法治化治理助推鄉村善治。
強化普法責任落實。以“三單兩書”為抓手,加大對普法責任制落實情況的跟蹤問效。舉辦“12·4國家憲法日”“法護夕陽”“典亮校園·守護成長”等大型普法宣傳活動,共開展主題日(月)普法活動660余場(次),實現“月月有主題、一月一活動”的宣傳頻次。全市國家工作人員在線學法用法考試參考率93%,位列全省第一方陣。各縣(市、區)組建法治文藝宣傳隊,創作富平阿宮腔、華陰老腔等優秀法治文化作品。圓滿完成省委依法治省辦對我市的“八五”普法中期評估工作。
深化法律服務行業監管。規范公證質量監管,推行全市法律援助“四化”管理模式(受理指派程序化、證明材料公開化、質量管理明細化、運行保障制度化)。建立公職律師跨部門統籌使用工作機制,實現黨政機關公職律師工作全覆蓋。開展“渭南市律師事務所規范化管理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引導律所依法規范執業。
深化平安建設 社會穩定防線更加牢固
平安,是市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助推器”,也是最重要的民生。2023年,市司法局在平安建設工作中以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目標,聚焦主責主業,凝心聚力、匯聚力量,為全面提升平安渭南建設水平貢獻力量。
整合資源強治理。開展第三批新時代“六好司法所”驗收工作,以司法所十項職能為支撐,充分融合調解、綜治、信訪、維穩工作,形成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全市136個司法所被命名為“新時代六好司法所”,32個被命名為“六好司法所示范單位”。加快推進“智慧矯正中心”創建,完成社區矯正專門執法機構設置,成立市縣兩級社區矯正管理局,依法履行社區矯正工作職責。
深入排查防隱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立“行政復議+人民調解”聯動化解行政爭議機制,充分發揮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設立律師調解室32家,推動形成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體系。關注矛盾聚集領域和人群,拉網式排查項目建設、征地拆遷、房產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推動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新發展。
重點管控筑平安。開展社區矯正安全隱患專項排查整治,加強執法規范化督導檢查,堅決防止社區矯正對象發生重大案(事)件。
2024年,市司法局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錨定“全國法治政府示范創建”目標不放松,扎實履行司法行政工作職能,助力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