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區政法系統在柳枝鎮指導工作
為群眾辦實事群眾送來錦旗
鎮村合力研判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人民調解員調解村民糾紛
華州區柳枝鎮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正確處理矛盾糾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柳枝鎮先后兩年榮獲“渭南市平安鎮”“2022年度全市信訪工作示范鎮”等稱號,張橋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稱號。這一項項榮譽,不僅彰顯著柳枝鎮基層社會治理的成果,更在柳枝鎮營造出人穩心安、聚力發展的良好氛圍。
做好訴源治理工作是維護穩定和諧的重要保障。今年以來,華州區在大力推動“楓橋經驗”在基層遍地開花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使其成為基層訴源治理工作的有效途徑,成為平安建設的重要抓手。而華州區柳枝鎮在落實區委、區政府這一舉措時,不斷豐富發展,匯集社會各方力量,層層壓實責任,兼顧兩項措施,采取兩種辦法,占領兩個陣地,書寫了一個個基層治理的鮮活故事,鋪就了一座座溝通黨心民心的連心橋,讓廣大人民群眾成為訴源治理的最廣參與者、最終受益者。
兼顧“全面排查+合力消化”兩項措施
開展訴源治理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以人民為中心,把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好、合理訴求解決好、智慧力量凝聚好,讓一個個家庭的“小和諧”“小幸福”,聯結成整個社會的“大平安”“大穩定”。
柳枝鎮在開展訴源治理工作中,以“發現得了、控制得住、化解得好”為目標,力爭做到源頭預防、及時化解、協同自治。為此,該鎮建立矛盾糾紛排查調解“3+N”工作法,即矛盾糾紛化解由鎮綜治中心、村委會、駐村法律顧問加相關站辦所聯合排查調解,促使矛盾調解過程有法可依、有據可查、有人能管。
針對重點矛盾糾紛,柳枝鎮采取“小組+村(社區)+包村組+鎮綜治辦+鎮黨委”合力解決,切實將矛盾隱患化解在基層。同時,建立鎮村兩級人民調解委員會,精心選拔47人擔任人民調解員,扎實開展調處工作。通過鎮、村、組共同來研究制定解決辦法。
今年7月,柳枝鎮村民張某稱自家農田被當地養殖企業污染共計15畝,導致秋播遲遲無法進行。柳枝鎮綜治中心及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調查取證,開展多次調解,經過一番說訴求、講政策、擺道理,群眾心中的疙瘩被解開,費時27天終于使雙方達成協議,商定每畝農田賠償金額,最大程度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權益。
截至目前,柳枝鎮累計化解矛盾糾紛47起,涉及人員96人,涉及資金240余萬元。
采取“主動出擊+上門服務”兩種方法
在柳枝鎮,人們常常能看到一支戴著“紅袖章”的治安巡邏隊。他們穿行在大街小巷、田間地頭、河畔山溝、重要場所,成為服務群眾和安全穩定的強有力保障。
“有事就找‘紅袖章’”成了群眾常掛嘴邊的一句話。這支隊伍由鎮村、派出所、司法所、交警中隊黨員干部和志愿者等組成,負責對轄區安全生產、道路交通、森林防滅火、人居環境整治、轄區治安、非法采砂等方面進行巡查管控。
“紅袖章”治安巡邏隊嚴格執行“一日一巡”工作制度,下沉到村,采取“集中+分散”“車巡+步巡”“白+黑”的巡邏模式。“紅袖章”治安巡邏隊還承載著“主動出擊+上門服務”的工作任務。在巡邏過程中,一旦發現群眾有矛盾糾紛,能解決的馬上解決,不能解決的,通過建立臺賬、提出方案和時限,精準施策,協同解決。
占領“線上推廣+線下宣傳”兩個陣地
把矛盾攤到“桌面”上,與群眾面對面對話,以法教人、以法服人,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是柳枝鎮黨委政府在訴源治理工作中堅守的原則。
柳枝鎮牢牢占領“線上推廣+線下宣傳”兩個陣地,不斷擴大宣傳隊伍和力量,以德治善治推動鄉風文明,推動平安建設。該鎮還常態化開展“干部學法大講堂”,將所有鎮村干部都培養成普法宣傳能手,讓每一名干部成為柳枝鎮平安建設的“推廣大使”。
柳枝鎮在線上利用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媒介,通過講解經典案例、宣傳法律法規、發布普法視頻等方式,讓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平安創建時時在進行,平安柳枝人人在參與。
在線下,柳枝鎮不僅將宣傳陣地放在政府門前、辦事窗口,更把重心放在田間地頭、農貿市場、巷道村口,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平安、話和諧。截至目前,該鎮共舉辦宣傳活動36次,發放平安建設宣傳資料3萬余份,印制宣傳橫幅200余條、定制宣傳紀念品2000份。
柳枝鎮已連續舉辦兩屆道德模范評選活動,共評選出“平安建設先進個人”“好媳婦”“好公婆”“最美家庭”“最美志愿者”“最美防疫工作者”“最美退役軍人”“最美保潔員”等各類道德模范76人,引導群眾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在全鎮形成“崇尚模范、學習模范、爭做模范、禮遇模范”的濃厚社會氛圍。
從“矛盾不上交”到“平安不出事”,再到“服務不缺位”,柳枝鎮在探索訴源治理工作中,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發揮各方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持續激發人民群眾內生動力,及時把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有效提升了群眾幸福生活的“成色”,更為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華州建設匯聚起強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