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人民法院報》第02版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時代,傳承馬錫五審判方式,堅持深入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聯系群眾,對于加強訴源治理工作,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馬錫五審判方式是革命戰爭年代黨領導的人民司法在審判理念、方式方法、實踐經驗上的集中體現,精神內核是“一刻也不離開群眾”。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時代,傳承馬錫五審判方式,堅持深入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聯系群眾,對于加強訴源治理工作,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深入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找準訴源治理切入點。馬錫五審判方式就是深入農村、調查研究,實事求是了解情況。人民法院推進訴源治理要深入一線,客觀、全面、深入調查研究,一切從實際出發。一要滿足群眾法律需求。廣泛開展訴源治理調研工作,摸底剖析轄區糾紛類型、易發多發區域等,深挖矛盾糾紛集中領域突出問題,精準指導工作實踐;在各鄉鎮(街道)設立訴源治理工作站,在村組(社區)設立“法官工作點”,排查矛盾糾紛,收集社情民意,入居民小區、到田間地頭、進公園廣場等開展普法宣講、法律咨詢,開通線上線下“普法解紛直通車”,前移訴源治理陣地。二要及時提供治理預警。充分利用審判執行運行態勢、涉訴信訪等數據資源,定期編發司法審判白皮書、訴情簡報,為黨委、政府加強社會治理提供決策參考。推動司法建議工作納入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對于涉及民生、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問題,有的放矢向行政機關提出優化行政管理、提升服務能力水平等司法建議。聚焦類案、多發案審理裁判,分析研判矛盾糾紛根源,梳理總結行業管理盲點,及時提示預警主管部門。三要加強法治教育引導。繼承和發揚馬錫五審判方式與時俱進的法治理念,積極參與“無訟村(社區)”等創建活動,幫助開展村規民約“法律體檢”,助推文明鄉風民俗培育發展。充分發揮司法裁判教育評價、指引規范功能,深入開展巡回審判、就地開庭、以案釋法、現場答疑,將司法服務觸角向村組(社區)、企業園區、重點行業延伸,讓群眾辦事有遵循。構建立體式宣傳矩陣,廣泛宣講非訴解紛機制優勢,促進基層治理從定分止爭向少訴無訟轉變。
依靠群眾,堅持“一切依靠群眾”的根本路線,找準訴源治理著力點。馬錫五審判方式就是依靠群眾、教育群眾,尊重群眾意見。人民法院推進訴源治理要積極構建“源頭預防為先、非訴機制挺前、法院裁判終局”的多元共治、分層遞進解紛新格局。一要發動群眾積極參與。構建“法院+N”工作模式,組織協調部門、行業、村鎮、社區等社會解紛資源,打造橫到各行各業、縱到村組社區的調解網絡。加強訴訟秩序治理,聯合政法單位建立虛假訴訟、濫訴甄別機制,引導依法誠信訴訟。充分發揮行業、專業調解力量優勢,及時化解多發易發領域糾紛。積極引入銀行、保險、郵政等第三方人員進駐訴訟服務中心,強化訴前調解。充分吸納精通法律、經驗豐富、威望較高的離退休老干部、鄉賢人士加入調解隊伍,提升人民群眾對非訴解紛方式的認同與信任。二要不斷規范參與機制。完善深化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與司法調解相銜接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持續鞏固“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機制,規范訴調對接工作流程。對勞動爭議、金融借貸、知識產權等類型化糾紛,與行業主管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機制,推動程序設置、效力確認、法律指導、賠償標準確定等有機銜接。探索建立退休法官返聘、訴前調解工作考核獎勵制度,制定人民法院調解入冊標準,將符合條件的調解組織和調解人員納入名冊,動態考核清退。三要持續推動實質運行。堅持黨委領導,加強府院聯動,搭建常態化溝通平臺,總結推廣破解矛盾集中領域的有效經驗和成熟做法。因地制宜指派訴訟服務團隊入駐指導,深入推動綜治中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等機構實體化運行。健全重點領域涉訴信訪聯動防范機制,發揮基層群眾工作平臺和網格化服務管理作用,及時與有關部門研判會商,壓實領導、屬地、部門責任,推動“訪源”治理。提供非訴解紛司法支持,強化業務指導培訓和優秀調解員培養,打造能力強、素質高的社會化調解隊伍。
服務群眾,堅持“一切為了群眾”的價值追求,找準訴源治理突破點。馬錫五審判方式就是方便群眾訴訟,手續簡便,不拘形式。人民法院推進訴源治理要堅持能動司法、積極履職,以便民利民服務促進糾紛解決。一要強化法庭“橋頭堡”作用。堅持執法辦案與社會治理兩手抓,促進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持續開展“楓橋式人民法庭”創建活動,深化“互聯網+楓橋經驗”實踐,依托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廣泛對接基層治理單位、基層黨組織、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等,全面推動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工作,實現矛盾預防、糾紛化解、音視頻調解、司法確認等全流程在線辦理。二要進一步提升訴訟服務中心服務水平,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群眾提供“一窗通辦、一證通辦、一碼通辦、一網通辦”服務,材料收轉、案件查詢、登記立案、繳費退費、保全鑒定、集中送達等訴訟事務一站通辦、一次辦好,確保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推進智慧訴訟服務與審判、執行、信訪系統深度融合,充分應用司法大數據,評估研判潛在訴訟風險,引導當事人理性選擇解紛方式。三要優化“一次性”訴訟解紛。以“如我在訴”意識做好“案源”治理,加強訴前分流引導,強化訴前調解未果案件的解釋疏導,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完善案件分流審理銜接機制,實現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鍛造專業化審判團隊,堅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著力減少二審、再審、執行等衍生案件,力爭一次訴訟徹底化解矛盾糾紛。用心、用情做好判后答疑,減少司法技術性與當事人可接受度之間的差距,真正實現服判息訴罷訪。注重審執統籌,依法引導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禁止令等,加強對義務人的督促、提醒和執前和解工作,持續加強“執源”治理。
聯系群眾,堅持“人民群眾滿意”的最高標準,找準訴源治理落腳點。馬錫五審判方式就是堅持原則,依法辦事,廉潔公正。人民法院推進訴源治理要堅持“四個忠于”,堅守法治底線,以公正廉潔高效的審判工作回應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司法的新期待。一要堅持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人民法院要牢牢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胸懷“國之大者”、找準坐標定位,以強烈的政治自覺和法治自覺,主動融入黨委領導的訴源治理工作中,參與、推動、規范和保障訴源治理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要牢牢站穩人民立場,回應人民關切,時刻牢記“人民群眾是感受公平正義的主體”,堅持依法辦案,著力追求最佳審判效果。二要堅定不移縱深推進全面從嚴管黨治警。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抓實承辦法官第一責任、庭長監督責任、院長決策責任、輔助人員共同體責任,健全完善制約有效、監督到位、權責統一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確保依法用權、依法辦案、依法履職。結合“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 創建活動,加強對訴訟服務、庭審作風等常態化督察、通報提醒、整治問責,堅決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嚴格落實防止干預司法“三個規定”等鐵規禁令,強化廉政風險管控,自覺接受各方監督,拓寬司法公開渠道,促進司法公開、公正、透明。三要堅持把群眾利益得到有效維護作為重要標尺。建立健全科學協調、運轉高效的司法審判和司法政務管理機制,將訴前化解糾紛情況納入法官業績考核,引導審判資源向訴源治理傾斜,提升主動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積極性。統籌立、審、執、訪各環節,抓實抓好“公正與效率”這個主題,嚴把案件質量關,實現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有機統一。加強司法禮儀、職業行為、能力素養教育培訓,進一步提升法律運用能力、風險防控能力、群眾工作能力和科技應用能力,以優質高效權威的司法服務,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