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10點,渭南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李永剛、基層社會治理科科長曹智忍、市掃黑辦業務負責人盧博做客《環境熱線》,就渭南市在平安建設、市域社會治理、掃黑除惡等方面的工作,與主持人進行直播交流。
主持人:今年以來,在平安渭南建設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具體措施?
嘉賓:市委、市政府始終將平安渭南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專門制定《平安渭南建設實施規劃》,為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渭南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行動指南。具體的工作措施:
一是高位推動,科學謀劃、全面部署,一體推進平安建設各項重點工作。
二是凝聚合力,將平安建設與市域社會治理有機融合,調整擴大成員單位范圍,動員各類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積極參與。
三是多措并舉,開展排查化解,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和安全隱患;加強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通過“八五”普法,加強法治宣傳,加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建設。
四是堅持問題導向,及時掌握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項和老百姓反映的問題訴求,督促各級各有關部門抓好問題整改,回應群眾關切,提升工作質效,贏得群眾滿意。
主持人:如何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維護群眾切身利益,助推平安建設工作?
嘉賓:一是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統籌力度。推動在全市形成以人民調解為基礎,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司法調解優勢互補、有機銜接、協調聯動的大調解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將矛盾吸附在市域、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
二是夯實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基礎。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強基工程,推進司法、綜治、信訪三位一體共建機制,構建“大信訪大調解大穩定”工作格局,深化“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深入開展“法律六進”活動,組織全市各級各部門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活動,營造了濃厚的法治宣傳氛圍。
三是筑牢社會穩定第一層防線。堅持“評估走在決策前、預防走在實施前、化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思路,把重大政策制定和調整、重大活動舉辦、重大敏感案件辦理、突出信訪問題解決等全部納入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范圍,切實從源頭上預防涉眾矛盾糾紛。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通過滾動排查“早發現”、動態分析“早預防”、源頭治理“早介入”的方式,確保問題第一時間發現、矛盾第一時間化解。
主持人:如何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有哪些成效?
嘉賓:市域社會治理做得怎么樣事關人民安居樂業、事關社會安定有序、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主要采取“五抓五化”措施,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地落實。
一是抓全盤統籌,“體系化”組織推動。發揮黨委統籌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各縣市區落實一把手責任,組織實施市域社會治理工作,形成了權責明晰、高效聯動、上下貫通的市域社會治理組織體系。
二是抓節點推進,“清單化”促進落實。對照“共性工作指引”和“省區域特色工作指引”建立渭南方案,逐一細化分解指引內容,分別明確牽頭單位、參與單位、所占分值和完成時限。研究確定10條綱性措施,推動試點落地落實。
三是抓措施出臺,“制度化”規范運轉。把試點建設納入全市平安建設和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考評體系,增加賦分權重,做好常態考核、重點考核、年度考核。
四是抓平安創建,“精細化”打牢基礎。開展平安鎮街、平安村社、平安行業創建活動,明確授予平安銅、銀、金鼎的標準。持續抓實綜治中心建設。
五是抓重點任務,“項目化”攻堅突破。集中開展認領項目攻堅,建立了“重點任務、工作創新、問題短板、現有經驗”四項清單,項目化、清單化推進,注重挖掘培樹基層治理亮點,定期組織市縣兩級開展經驗交流研討。
主持人:如何做好常態化掃黑除惡工作,維護社會長治久安良好局面?
嘉賓:黑惡勢力是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毒瘤,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極大促進了社會生態和政治生態、經濟生態改善。
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開展以來,全市上下全力攻堅克難,建立完善常態化工作機制,做到思想不松、機構不撤、隊伍不散、力度不減、標準不降。各級各部門按照黨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著眼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始終堅持依法嚴懲、依法辦案,堅持打早打小、露頭就打,堅持打防并舉、標本兼治,堅持扭住重點、全面突破,堅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堅持改革創新、提質增效。著力抓好《反有組織犯罪法》宣傳貫徹、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涉網黑惡犯罪打擊、線索核查、案件辦理、重點縣(市、區)推進、督導督查、逃犯追捕、涉黑涉惡刑釋人員安置幫教、宣傳教育發動等工作,始終保持對涉黑惡犯罪的凌厲攻勢,不斷取得掃黑除惡斗爭的新戰果、新勝利。
今年以來,全市共破獲九類涉惡案件113起,抓獲涉惡犯罪嫌疑人301人,刑拘169人,逮捕103人,移送起訴174人;組織開展打擊涉網黑惡犯罪專項行動,破獲案件10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0名,有力打擊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對違法犯罪活動形成了強大震懾,讓城鄉更安寧、群眾更安樂。
主持人:下一步,在平安渭南建設方面還有哪些思考和舉措?
嘉賓: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我們要把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系統謀劃、統籌推進,示范帶動全市政法系統學習貫徹工作深入開展,自覺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要圍繞黨的二十大重大決策部署,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持續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強力推進更高水平平安渭南建設,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下一步,我們重點圍繞“一個中心”,實施“三大工程”推動平安建設工作開展。
“一個中心”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滿意作為標尺,廣泛開展平安建設宣傳,搭建起群眾參與平安建設的橋梁,虛心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全市形成平安建設人人參與、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濃厚氛圍,努力提升人民群眾對平安建設的滿意度。
“三大工程”即:一是強基工程。實施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融合工程和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深化工程,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做實保底線、打基礎、管長遠的全局性工作。二是示范工程。實施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工程,全國禁毒示范市工程、“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和“六好司法所”創建工程。三是創新工程。實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程,推動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充分發揮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撐、自治強基作用,有效防范化解政治安全、社會治安、社會矛盾、公共安全、網絡安全五類風險,努力把風險化解在早在小,守牢守住社會大局安全穩定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