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落實全市公安機關夯實派出所根基現場會議精神,今年以來,澄城縣公安局以省公安廳“1+2+3+X”工作思路為指引,堅持“大抓基層、大抓基礎”鮮明導向,立足“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大力推進派出所工作標準化建設,在更高水平上推動工作發展,有效提升派出所實力、活力、戰斗力。

聚焦組織體系科學化,做到高起點、高標準。將派出所提檔升級“百千工程”作為為全局“一號工程”,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緊盯“頂層設計、工作機制、組織保障”等難點問題,外出觀摩研學,借鑒學習經驗,局主要領導牽頭調研謀劃,先后召開黨委(擴大)會、黨委會和調度會,研究具體落實辦法、實施細則,“清單式”細化分解目標任務,掛圖作戰、對表推進、專班運作,形成“黨委抓總、專班推進、上下聯動”的責任體系。同時,建立局領導包抓派出所、警種支援派出所、基礎管控中心統籌派出所、派出所“兩隊一室”互為協同支撐、通報約談、紅黑榜、實地督查、掛牌督辦等制度機制,并由強所辦牽頭,每月定期召開推進會或分析會,把脈問診,確保各項工作任務嚴格按照時間節點高效開展。

聚焦保障工作標準化,做到面貌新、增活力。局領導多次深入基層派出所開展實地調研,聽取派出所在營房改造、“六小工程”、“四區分設”建設方面的工作思路、資金保障及工作進展,有針對性地進行業務指導,第一時間糾正偏差,協調解決派出所在建設和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創建工作出成果、出經驗。同時,加強省市縣有關部門的對接聯系,在辦公用房、基礎建設、裝備配備及業務經費上對派出所給予政策傾斜,邀請專業團隊對派出所營房建設進行重新規劃、合理設計。

聚焦警務運行實戰化,做到實打實、有戰力。推動公安機關警力向派出所下沉、派出所警力向社區前置,已全面落實派出所和社區民警警力配置“兩個40%以上”要求。圍繞落實責任制,持續深化“兩隊一室”警務機制改革,建立健全工作規范,固化完善運行機制,完善值班備勤制度,“兩隊一室”“崗位制”派出所已全面退出“大輪班”模式。認真貫徹落實公安部黨委關于“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的部署要求,堅持做精機關、做優警種、做強基層、做實基礎,正在進一步推動落實派出所辦理刑事案件負面清單,切實讓派出所輕裝前行、職能歸位。推動“交所合一”警務改革,在長寧、古徵派出所嚴格落實“交巡、治巡聯勤”機制,推行巡防處置一體化、責任化;制定“一窗通辦”改革實施意見,到6月底前,縣政務服務大廳公安窗口全面實行戶政、車駕管、出入境等高頻次業務“一窗通辦”,9個農村派出所實現戶政、部分車駕管業務“一窗通辦”。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工作思路,圍繞渭南公安治安防控平臺、消防監督、戶籍業務等基礎工作,對派出所民輔警開展業務能力培訓,全面提升派出所民輔警工作能力。

聚焦基礎管控精細化,做到夯基礎、鑄平安。按照《陜西省公安派出所標準化建設指引》《陜西省智慧公安派出所建設標準指引》及《派出所主防責任清單》《社區警務工作責任清單》,做實做細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社區警務等方面工作,使社區民警明晰“做什么、怎么做、達到怎樣的標準”。加強基礎管控中心建設,設立統籌協調、任務管理、綜合研判、監督檢查4個基本崗,依托渭南公安治安防控平臺,常態化開展出租房屋訪查、實有單位訪查、從業人員實際居住地核查、實有人口流出人員核查等工作,每周下發《基礎管控中心周提醒》,實現對基礎工作任務統籌把關、收發流轉、跟進反饋、評估質效。依托縣公安局基層管控中心,由縣公安局強所辦牽頭,實行歸口考核,研究制定《2024年年終目標責任考核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設立業務、隊伍建設和滿意度測評三部分,用科學合理的考核促動派出所主防落地,推動主動警務、預防警務落實。

聚焦楓橋經驗長效化,做到民為本、深植根。以警務室民警為主,推進“警網”深度融合,發揮“一格多能”作用,積極打造包括民警、輔警和治保會、網格員、保安員等各方社會力量在內的“1+1+N”社區警務團隊,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形成“矛盾格中調、風險格中控、案件格中防”大共治格局。對排查出的矛盾糾紛,由派出所“單一處置”向聯動“多元化解”延伸,不斷完善“聯動+聯調+聯治”調處鏈,形成共同參與、綜合治理的矛盾化解格局。對各類矛盾糾紛嚴格落實風險評估機制,評定“紅、橙、藍”三個風險等級,建立“一事一檔、一事一策”制度,并結合風險等級和職能分工,定人、定責、定策進行包案化解,確保矛盾糾紛化解和穩控工作措施落地。今年以來,用好“早、調、實、宣、準、巡”六字法全要素排查、閉環式化解矛盾糾紛,共排查矛盾糾紛23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