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連著千家萬戶,城市基層黨組織是社區的“主心骨”。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有力,社區各項工作才能做好。
近年來,為了抓好基層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渭南市按照“抓重點、破難點、創亮點”的工作思路,實處用力、以干破難,有力有序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聚焦聯建 “抓重點”促發展
“自社區實行‘三崗十八級’薪酬管理體系以來,明顯感覺到同志們工作有了目標、事業有了奔頭、實干有了激情!”10月21日,韓城市新城街道禹明宮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高少麗高興地說。在禹明宮社區,16名社區工作者全部落實“三崗十八級”崗位等級待遇,社區工作者的基礎保障得到了進一步夯實。
今年以來,渭南市把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列為城市基層黨建“書記項目”共性任務。目前,全市已落實3169名社區工作者“三崗十八級”崗位等級待遇。大幅提高社區工作者的薪酬待遇,激發了社區工作者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在提高社區工作者工作積極性的同時,渭南市還進一步做深做實干部下沉到社區工作。渭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的工作人員朱芙蓉就是疫情防控工作中干部下沉的一分子。“在下沉工作中,我不僅鍛煉了工作本領,還切實了解到群眾的訴求。”朱芙蓉說。
在今年初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渭南市在推動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的基礎上,及時選派干部下沉,充實一線工作力量,重點做好人員排查、信息登記、健康監測等工作,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
除此之外,渭南市還深度聚焦業委會組建、物業行業黨建、推行交叉任職3項基礎工作和建立四級聯動決策、互聯互動運行、多維度保障、效果共評、問題處置等5項機制,不斷健全完善黨建引領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運行機制,使全市社區物業黨建聯建主體得到加強,聯建機制日趨完善,聯建合力不斷增強。
“軟”“硬”兼施 “破難點”辦實事
10月20日,記者走進位于華陰市區的華泰小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小區內干凈整潔的道路、車位上停放有序的車輛。“真是難以想象,短短幾個月,小區就有這么大的變化!”小區居民張曉燕感嘆。
華泰小區面貌的改變是渭南市黨建引領“三無小區”治理集中攻堅行動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渭南市針對一些小區“無物業管理、無主管部門、無人防技防”的難題,以黨組織全覆蓋為突破,以物業服務全覆蓋為目標,通過健全組織體系、整合各方資源、強化基礎保障,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集中攻堅行動。
目前,渭南市526個“三無小區”全部得到有效治理,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越來越高。
如果說“三無小區”改造、小區環境治理是社區工作的“硬件”,那么網格化管理就是社區工作的“軟件”,也是落實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重要手段。
“孫師傅您好,我家防曬棚被樓上落水管砸中了,麻煩您向社區反映一下。”在日常巡查中,韓城市新城街道人民路社區韓富里小區三級網格員孫新波接到網格內居民訴求,他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并進行上報。很快,社區黨總支就聯系物業實地查看,并迅速安排施工人員完成了修復工作。
社區如此高效地解決問題,贏得了小區居民的連聲稱贊。“問題解決得既快又好!”小區居民林秀英說。
圍繞群眾 “創亮點”有特色
“李大娘,最近家屬院物業服務如何?”
“王大爺,上次報修天然氣的事情解決了嗎?”
……
10月22日,記者一走進蒲城縣奉先街道交通局家屬院,就看見縣住建局黨組副書記任衛軍和居民們家長里短聊得不亦樂乎。
和群眾拉拉家常、了解問題,是他的一份“兼職”。去年8月開始,任衛軍就有了另一個身份——蒲城縣奉先街道兼職委員。
新的身份,讓任衛軍的肩頭多了一份責任。在今年5月全縣背街小巷的治理改造中,他作為群眾和單位的橋梁紐帶,充分發揮了社區統籌協調功能和駐區單位資源優勢,切實解決了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
據介紹,蒲城縣探索實行兼職委員制度,充分動員駐社區機關單位黨員干部、“兩新”組織負責人、小區物業中的黨員和離退休黨員,擔任街道或社區黨組織兼職委員,盤活轄區職能部門資源,推動單位行業黨建與街道、社區黨建從“友情參與”向“融為一體”積極轉變。
作為全縣眾多兼職委員的其中之一,任衛軍對這份“兼職”深有感觸:“擔任兼職委員后才知道,必須主動走出‘大院圍墻’,融入社區治理的‘大家庭’,這樣才能真正履行兼職委員的職責。”
近年來,渭南市積極推進兼職委員制等工作機制,聚焦群眾身邊所需、心頭所盼,以“潤物細無聲”的日常服務,推動議事平臺更多元、矛盾化解更及時、服務群眾更精準,把便民服務做到了群眾家里,把溫暖關懷送到了群眾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