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富平縣稅務局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稅收標準化建設為抓手,緊扣基層稅費爭議難點堵點,扎實開展“富稅有為·治享太平”楓橋式稅務分局創建活動,實現了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征納更和諧的目標。
打破思維定勢,借智借力“搭平臺”。一是融入試點。積極向黨委政府匯報,爭取政策支持,持續吸納“楓橋經驗”,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以辦實事、解難題、優服務為抓手,堅持內外聯動、融合共治,增強創建工作知曉度和影響力,更好服務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二是打造陣地。聯合西北政法大學成立稅務法治協同創新基地、新時代“楓橋經驗”研學基地,圍繞新時代“楓橋經驗”是什么、為什么要堅持發展、怎樣落實等問題專題研討5次、專題授課3次,討論形成了“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征納更和諧”的稅務楓橋經驗內涵,明確征管服務和糾紛化解兩條創建主線,編印楓橋式稅務分局標準化《建設大綱》和《建設手冊》。三是注重實效。運行以來,開展稅收普法活動16次,化解稅費矛盾爭議25件,回訪25人次,提供法律咨詢180人次,群眾滿意度達到100%,有效提升了全縣稅務干部化解矛盾、規范執法、服務群眾的能力,稅收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以五治促五化,固本強基“拓應用”。一是以政治引領基層黨建標準化。打造“黨建+創建+稅務”融合模式,以“柿鄉稅心紅”引領創建工作,建立黨委書記和黨委成員帶頭辦實事制度,幫助納稅人繳費人解決難題,建立黨員志愿調解隊伍開展涉稅涉費矛盾爭議調解,升級“稅企聯建共促”平臺,增進稅企溝通。二是以法治保障稅收執法標準化。依托富平稅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開展“法律七進”活動,完善法治文化墻、稅法廣場陣地建設。持續推進“精確執法”,編制《“首違不罰”操作指引》,運用說服教育、約談警示等非強制性執法方式,從源頭上降低矛盾發生率。三是以德治提升納稅服務標準化。以打造“鼎·稅”文化品牌為引領,常態化開展依法誠信納稅宣傳,落實納稅信用管理辦法和聯合激勵懲戒措施,做實容缺受理、首問責任制、掌上辦稅等便民利企稅費服務措施,開展稅收業務、職業道德、文明禮儀培訓,提升納稅服務能力和水平,營造誠信、便捷、親清營商環境。四是以自治助推稅收征管標準化。依托街道、社區、企業、涉稅中介機構等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我來當稅官”“志愿導稅”等體驗活動,征集納稅人繳費人作為志愿者參與調解。同時,健全5C+5R稅收征管質量閉環管理流程,提高納稅人自主規避問題風險的能力。五是以智治支撐數字治理標準化。建立電子稅務局優惠政策精準推送清冊,逐戶跟蹤回訪,實現優惠政策閉環管理。用好“大數據+大風險”新型監管機制,科學研判稅情,精準識別潛在涉稅爭端苗頭。把涉稅數據納入政務數據共聯共享,利用系統內數據和稅費信息共享數據開展區域經濟分析,生成高品質分析報告。
一站處理爭議,規范流程“促長效”。一是多中心支撐,實現一站處理稅費爭議。按照“集約高效、便民利民、智慧精準、多元融匯”標準,打造集“稅收普法、爭議事項收集識別、爭議調解、法律咨詢、智慧楓橋”五中心一體調解服務平臺,實現受理接待、協同指揮、分流轉辦、調處化解、跟蹤督辦、評估反饋的有效銜接。充分發揮“智慧楓橋”線上矛盾受理、排查化解、實時預警預測和大數據智能分析功能,實現實體平臺與線上平臺協同運轉。二是全流程監督,實現閉環管理各項機制。建立預警排查和矛盾爭議分類分級機制,劃分“簡單、一般、復雜”三個等級,實現源頭分流。建立市局、縣局、分局三級聯動和“稅務+N”部門聯調機制,由涉稅(費)爭議調解中心組織多方聯動,分級調處化解。建立事后回訪機制,及時開展跟蹤回訪和滿意度調查,實現閉環管理。建立考核考評機制,編制《楓橋式稅務分局標準化建設考評細則》,實現標準化建設和機制運行“雙軌制”考核。三是多部門聯動,實現協同推進稅收治理。與公安、審判、檢察、司法行政等10個部門簽訂《涉稅(費)“爭議共管”合作備忘錄》,常態化開展涉稅費爭議化解聯防聯調聯處。組建多元化調解隊伍,吸納法院、人社、司法行政等部門調解員和網格員、志愿者、納稅人等參與調解。建立包括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涉稅中介機構在內的監督員隊伍,主動吸納民情民意,接受外部監督,推動形成群防群治、矛盾聯調、工作聯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