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公里徒步,重走渭華烽火路。通訊員 賀山珊 攝
“十人九足”的軍民協同模擬現場。通訊員 賀山珊 攝
巍巍秦嶺蒼松肅穆,烈烈黨旗迎風招展。
97年前,渭華起義的烽火劃破西北夜空,數千志士高舉鐮刀錘頭,以血肉之軀點燃革命希望;2025年6月28日至29日,126名身著藏藍警服的新時代公安干警集結于渭華起義舊址,通過開展“黨建實戰情景沙盤推演”活動,循著先輩浸透鮮血的足跡,在11道險象環生的關卡中突破重圍,在與“內鬼”的智慧博弈中鎖定真相,以實戰淬煉忠誠警魂。
12公里征途 見證信仰的力量
黎明破曉時分,學員身著統一作訓服,在朝陽下組成整齊方陣。隨著一聲令下,隊伍高舉黨旗,沿著當年起義部隊行軍路線開啟12公里徒步征程。兩個小時的跋涉中,汗水浸透了大家的衣衫,但沒有人停下腳步,隊伍始終保持著昂揚的士氣,口號聲始終嘹亮——“忠誠向黨,勇往直前”的呼喊,與97年前起義戰士的腳步聲遙相呼應。
渭華起義紀念館,斑駁的青磚墻上“同志們趕快踏著先烈的鮮血前進啊?。?!”標語依然清晰可辨。
展柜中帶彈孔的軍裝、浸染著硝煙的武器、泛黃的革命家書,無聲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當講解員講到起義領導人唐澍犧牲時年僅25歲時,許多學員紅了眼眶。
在莊嚴肅穆的烈士紀念碑前,全體學員重溫入黨誓詞,鏗鏘有力的誓言與當年起義戰士的吶喊仿佛穿越時空交織共鳴。
這堂用腳步丈量、用眼睛見證、用心靈感悟的實景黨課,為后續的“烽火征程”注入了澎湃的精神動力。
時空穿越 肩負使命的跨越
實景黨課的余溫尚未散去,一場跨越時空的“熱血較量”已悄然啟幕。沿著先輩足跡完成12公里徒步,學員用腳步感知革命歲月的厚重。這份從歷史長河中汲取的精神力量,恰似一把鑰匙,悄然打開了通往烽火年代的“時空之門”。當渭華起義的槍炮聲在投影幕布重現,一場跨越時空的使命傳承,就此拉開帷幕……
“1928年5月,渭華起義的槍聲劃破長空……”隨著主持人低沉而激昂的講述,展廳內的燈光驟然暗下,投影幕布上戰火紛飛的畫面與歷史影像交疊閃現。126名學員仿佛被時光洪流裹挾,瞬間“穿越”回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塵封的歷史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起義軍戰士沖鋒陷陣的吶喊聲、槍炮轟鳴聲,似在耳畔回響。
在莊重肅穆的氛圍中,學員被隨機編入三支行動隊。每個隊員的作戰服上都別上了特殊的身份牌,化身為渭華地區地下黨組織成員,肩負起代號“炬火行動”的絕密任務——突破封鎖,搶占“烽火臺”,解救群眾。
教官神色凝重,目光掃過每一位隊員:“同志們,敵人已滲透我方內部,沿途不僅有明面上的關卡,更要警惕身邊可能出現的背叛者。記住,每一次決策都關乎任務成??!”簡短的警示,讓現場氣氛驟然緊張,也為這場穿越時空的挑戰,埋下了充滿懸念的伏筆。
極限挑戰 淬煉鐵軍的鋒芒
當歷史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合攏,等待學員的,是更為激烈的實戰考驗,每一道關卡都是對忠誠、智慧與體能的立體淬煉。這不僅是一場模擬戰斗,更是新時代公安鐵軍以極限挑戰詮釋初心、鍛造鋒芒的生動實踐。
此行絕非坦途。3支行動隊踏入模擬戰場,11道關卡環環相扣——從筑牢戰斗堡壘的火線建支部,到檢驗“革命本錢”的體能極限賽;從爭分奪秒的槍械拆裝,到“十人九足”的軍民協同,每項任務都暗藏對黨性、體能與智謀的多重淬煉。
教學樓前的“山下小站”,隊員10分鐘內完成支部選舉、隊旗繪制,模擬現場氣氛緊張。網球場外的“機場”關卡,4×10米往返跑、仰臥起坐等四項挑戰中,隊員汗水浸透作訓服,沙坑邊緣的腳印見證著拼搏。乒乓球場的“野豬林”里,隊員爭分奪秒拆裝槍械,金屬零件碰撞聲與秒表滴答聲交織。
最具挑戰性的是暗藏在隊伍中的“內鬼”危機。每支隊伍都潛伏著敵軍奸細,他們會在關鍵時刻制造混亂、傳遞假情報。隊員必須通過完成任務收集“紅卡”,兌換揭露內奸的關鍵線索。這種“信任與背叛”的博弈,讓整個行動充滿了緊張刺激的戲劇性。
經過三個小時的激烈角逐,兩支隊伍成功識破內奸,突破重重關卡,率先抵達秦嶺烽火臺。當第一簇“火苗”燃起,現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
“這次活動不僅是體能和智慧的考驗,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一名學員動情地說,“作為新時代的人民警察,我們要傳承好革命先輩的精神,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戰場上,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活動在幾名學員紅歌串燒的激昂旋律中落下帷幕。
這場融徒步尋根、情景對抗與實戰推演為一體的沉浸式黨課,不僅是對革命精神的傳承,更是一堂錘煉公安鐵軍戰斗力的“實戰教學”。參訓學員紛紛表示,今后將把沙盤推演中淬煉的團隊協作、危機研判能力,轉化為打擊犯罪、化解矛盾的實戰本領;將對革命先輩的崇高敬意,轉化為嚴格規范執法、守護萬家安寧的實際行動;將以更堅定的信念、更過硬的本領,在捍衛政治安全、維護社會安定、保障人民安寧的新征程上,續寫新時代公安鐵軍的忠誠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