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政法網(通訊員 肖利芳)2023年以來,渭南市堅持法治渭南、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聚焦關鍵領域,抓實重點任務,持續推進法治渭南建設向縱深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扛牢責任
依法治市邁出堅定步伐
堅持將法治建設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同督促、同考核,全面壓緊壓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全面依法治市步伐堅定。
深入“學”。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憲法法律、黨內法規納入黨委(組)中心組學習和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內容,舉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治政府建設專題培訓班、法治政府示范創建與營商環境建設專題講座等專題培訓,持續強化領導干部法治思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2023年,市縣兩級黨委、政府共組織學法140余次,各部門組織學習培訓1500余次,在線學法用法考試51775人,參考率93%,位列全省第一方陣。
全面“述”。圍繞“誰來述”“述什么”“怎么述”等提出具體要求,推動述法工作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積極推動專題述法、會議述法等形式,完善民主評議、結果運用等制度機制,不斷提高述法工作針對性、實效性。2023年,市級層面88個單位99人述法;縣級層面12個縣(市、區)763名黨政主要負責人全部述法。其中,現場述法70人,書面述法862人,實現市縣鎮(街)三級黨政主要負責人述法全覆蓋。
用心“督”。將法治督察納入市委、市政府督查考核計劃,深入開展“一規劃兩綱要”貫徹落實情況督察,全面檢視短板弱項,壓緊壓實責任,倒逼問題整改。加大對各縣(市、區)、各部門法治政府建設考評考核,將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提升、法治督察整改情況等納入考核范圍,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縱深開展。2023年以來,圍繞法治建設“一規劃兩方案”暨“八五”普法規劃中期評估、法治政府建設等開展法治督察4次,推動法治渭南建設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立法護航
法治根基夯實穩固
圍繞全市改革發展大局,不斷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讓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貫穿立法全過程,以高質量立法推動渭南治理方式轉變和治理能力提升。
優化立法工作程序。修訂《渭南市地方立法條例》,完善提出法規案、審議法規案以及立法規劃、計劃編制等程序,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
加強重點領域立法。聚焦重點工作、關注社會需求,注重“小切口”“小快靈”立法,制定出臺《渭南市倉頡墓與廟保護條例》《渭南市北部山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法規15部,《渭南市巡游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辦法》等規章7部,用法治力量保障文物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等高質量發展。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建立19個基層立法聯系點,架起了民意“連心橋”,充分發揮立法聯系點“直通車”作用,在立法規劃、計劃編制,法規規章草案起草、論證、修改過程中充分聽取基層立法聯系點意見建議,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和內涵,為地方立法提供有力支持。
法治為民
依法行政提檔升級
堅持改革創新,統籌推進簡政放權、加強監管、優化服務各項工作,加快推動政府轉職能提效能,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群眾滿意度,讓渭南高質量發展更有溫度、更有質感。
“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公布《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和《行政備案事項清單》,市級329項行政審批事項實現“大廳之外無審批”,999個政務事項實現“一站式”辦理,117個政務服務“小窗口”年均提供200萬余次便民利企“大服務”,縣鎮村三級便民服務場所全覆蓋,平均進駐政務事項1033項、56項、70項,鎮級“一枚印章管審批”延伸率100%。推出“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改革事項16個,年均辦件量超6000件。探索推行民辦非企業登記“兩證聯辦”“藥械經營許可全程網辦”審批等6項改革,行政審批服務觸角不斷延伸。創新出臺《政務服務事項容缺受理制度(試行)》,公布第一批14項容缺受理事項清單,容缺受理材料占比51.28%,審批效率大幅提升。市級重點項目市域內手續連續四年實現一季度辦結,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壓縮至60個工作日,企業開辦時限壓減至1個工作日以內,“推行投資項目審批‘四減一優’服務推動項目審批高效辦成”經驗獲第七屆政博會“高效辦成一件事”管理創新優秀案例。
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建立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案例歸集、核實整改、案例信息反饋及通報工作機制,及時有效穩妥化解矛盾問題。先后精簡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107項、政府性基金12項、涉企收費65項,制定優化納稅服務措施108條,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20.54億元。開展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文件清理工作,宣布失效文件152件、廢止文件81件,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基本形成。依托12345熱線平臺,開通全省首家“企盼渭來”營商環境熱線,打造企業訴求“總客服”,依法平等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建立秦創原(渭南)法治服務保障中心、司法服務知識產權中心、檢察保護中心及聯系點,依法賦能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行政執法規范化水平持續提升。公布三批輕微違法行為免罰事項2384項,開展行政執法質量考評、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檢查及行政執法案卷解剖式評查,制定《行政執法投訴舉報辦法》《行政執法爭議協調辦法》,強化行政執法協調監督,提升行政執法規范化水平。落實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紅黃綠”管理,紅牌注銷800人、黃牌警告12人、綠牌通過9875人。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縣級執法權有序向鎮(街)下放,執法力量持續向基層傾斜,基層治理體系不斷健全完善。
行政復議主渠道作用持續彰顯。制定行政復議抄告工作規定、行政復議通報制度、訴訟法律文書參考格式等,統一辦案標準,規范辦案流程,召開涉企執法座談會、涉企復議案件聽證會、專家論證會等,提升辦案質量。建立“行政復議+人民調解”、“案前類案源頭治理、案中復調聯動化解行政爭議”工作機制,召開府院聯席會,實現行政復議、行政執法與行政訴訟同向發力、同頻共振,推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2024年全市共受理行政復議案件1207件,案件數量較上年同期增長50.7%,行政復議案件數量首次超過行政訴訟,復議調解率32.17%,糾錯率23.29%,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有效發揮。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100%,領導干部旁聽庭審活動31場670余人次,旁聽庭審活動的行政機關數量占比53.9%,全省最高。
司法服務
公平正義促和諧
緊緊圍繞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目標,以滿足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為根本出發點,有序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舉措落地見效,以公正司法保障增進民生福祉。
持續深化公安改革。派出所警務機制、職級序列、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執法監督體系、深化“受立案”制度、公安審批制度等重點改革任務全面完成。培育了“交所合一”、智慧法治、“安商護企”、“車駕管”放管服改革等示范樣板,作經驗交流30余個,全市公安改革進入系統性重塑、整體性變革的新階段。
持續深化檢察改革。深入開展入額院領導帶頭辦案、12309檢察服務中心“雙進”、生態環境檢察專門化、司法警務服務人員等改革,常態化推進“檢護民生”“檢察護企”專項行動,辦理涉企案件107件,民生案件373件,有力有效的維護了企業和群眾合法權益。建立“檢察院+工商聯”協作機制,創新探索受案前聯合律師開展矛盾化解新機制,推動實現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同頻共振”“同向發力”。
持續深化法院改革。全面落實庭審實質化改革要求,深化落實“雙向評查、異議反饋”機制,制定印發院庭長案件閱核工作機制辦法,建立健全案件月評查和交叉評查制度,強化人員分類績效考核和激勵約束保障,審判權力運行監督管理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建立訴源治理“三三機制”,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2024年,全市法院一審收案同比下降10.74%,訴前調解成功分流率42.15%,同比上升17.16%。創新“生態司法保護+”模式,建立秦嶺北麓和黃河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復基地19個、聯絡點5個,為涉環資案件裁判執行提供保障。
法治惠民
群眾獲得感更足
聚焦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整合區域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廣泛開展公共法律服務、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普法宣傳等活動,持續推動法治惠民工程提質增效,讓人民群眾的法治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全覆蓋。建成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2174家,配備村(居)公共法律服務人員8814人,培養法律明白人10635人,建成法治文化廣場765座(個),縣、鎮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法律服務智能終端實現100%全覆蓋。全面暢通法律援助渠道,積極推行延時服務、代辦服務等模式,開辟農民工、軍人軍屬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統籌解決公證服務資源不均衡問題,高標準提供司法鑒定服務。2024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435件,為當事人減免訴訟費用504萬元,挽回經濟損失938萬余元,受理公證事項6642件,司法鑒定案件1011件,公共法律服務覆蓋面進一步擴大。
基層法治主陣地強優共建。全市136個新時代“六好司法所”,42個“新時代六好司法所示范單位”。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設立律師調解室32家,充分融合調解、綜治、信訪、維穩工作,形成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2024年,排查化解矛盾糾紛8727件,調解成功8411件,調解成功率96.4%。韓城“四聯調解”、富平稅務“一站專調工作法”入選全國“楓橋式工作法”,獲中央政法委表彰。
普法宣傳護和諧。制定《渭南市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在中小學開設法治教育課,配備法治副校長982名,實現中小學幼兒園覆蓋率100%。法治公園、法治廣場、普法基地全域覆蓋,“兩微一端”在線普法載體形成矩陣,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普法宣傳相融合,打造了華陰老腔、華州皮影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優秀普法作品,普法宣傳實現多向發力多點突破。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渭南市將始終堅持改革和法治兩翼齊飛、雙輪驅動,立足新形勢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任務、新要求,協調推進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涉外法治各環節改革,有效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護航渭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法治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