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檢察聽證典型案例
目錄
1.郭某某與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檢察聽證案
2.檢察機關督促整治超標污水排放問題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聽證案
3.檢察機關督促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隱患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聽證案
4.檢察機關督促保護娑羅古樹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聽證案
5.劉某某故意傷害檢察聽證案
6.檢察機關督促整治妨害渭河行洪安全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聽證案
7.檢察機關督促安塞腰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聽證案
8.檢察機關督促整治城市非法“小廣告”檢察聽證案
9.檢察機關監督物業管理依法規范經營行政檢察聽證案
10.檢察機關督促整治金錢河濕地非法排污問題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聽證案
11.陳某某涉嫌拐賣婦女、兒童立案監督檢察聽證案
12.檢察機關督促整治陜西某礦業有限公司非法取用地下水公益訴訟檢察聽證案
案例五
劉某某故意傷害檢察聽證案
【關鍵詞】
楓橋經驗 輕傷害案件 矛盾糾紛化解 基層治理
【基本案情】
被不起訴人劉某某,男,1976年11月8日出生,初中文化,農民。
被害人李某某,女,1971年5月16日出生,農民。
劉某某與李某某系同村村民,兩家連畔種地多年,2022年10月,正值小麥秋播,李某某在耕種時發現兩家相鄰地畔界限有所變動,便叫來劉某某說明情況,其間兩人因言語不和發生爭吵、謾罵繼而發生廝打,造成李某某左側肋部受傷。經鑒定,李某某所受損傷屬輕傷二級。
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后以劉某某涉嫌故意傷害罪移送富平縣人民檢察院起訴,檢察機關經審查,通過公開聽證實質性化解了雙方的矛盾,促進了被不起訴人劉某某對被害人的賠償,雙方當事人達成和解,劉某某自愿認罪認罰,檢察機關對劉某某作出不起訴決定。
【檢察聽證過程】
聽證準備。該案受理后,檢察官在訊問劉某某、聽取李某某意見后,得知雙方曾因同一相鄰地畔問題有過矛盾糾紛,都認為是對方有錯在先不肯退讓。檢察官認為此案不能簡單一訴了之,徹底化解雙方當事人的矛盾是本案的難點、堵點。
為妥善辦理此案,首先,檢察官走訪雙方當事人居住地村委會以及鎮村綜治中心,實地了解兩人的為人處世、家庭情況以及引發矛盾的關鍵點。其次,結合案件實際,為將聽證質效做實做細,富平縣人民檢察院選取了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市級人大代表、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人民監督員、實務經驗豐富的資深律師等人擔任聽證員。最后,考慮到本案系鄰里糾紛,為實現辦案“三個效果”有機統一,檢察機關邀請人民調解員、鎮村綜治中心及村委會人員旁聽聽證,參與矛盾化解。
聽證過程。2023年6月8日,富平縣人民檢察院針對該案組織公開聽證會,邀請了人大代表、律師和人民監督員共五人擔任聽證員,同時邀請辦案民警、本村群眾代表到場旁聽。
聽證會上,圍繞是否對劉某某擬不起訴展開討論。檢察官介紹了案件基本情況和聽證議題,出示了本案的證據材料,闡述案件審查認定的事實,介紹了二人之前的矛盾糾紛、劉某某日常在村里的表現及被害人李某某的訴求,發表了擬不起訴的依據和意見。聽證員就案件的基本事實、證據、賠償諒解情況等,向承辦檢察官、雙方當事人進行了充分的提問,起初劉某某和李某某相互間仍有不滿情緒,矛盾未消、心存芥蒂,檢察官、聽證員、人民調解員等分別對二人進行了耐心地釋法說理,最終,雙方達成和解。
聽證結果。聽證員在充分了解案情的基礎上,對其是否不起訴全面評議。評議之后,聽證員逐一發表了意見,認為該案系鄰里糾紛引發的刑事案件,劉某某自愿認罪認罰,愿意積極賠償,悔罪態度較好,李某某也表示諒解,雙方達成和解,同意對劉某某相對不起訴。同時,聽證員提出近些年輕傷害案件多因婚姻、家庭、鄰里糾紛或者偶然事件引發,建議檢察機關就同類型案件建立健全辦案機制,不能就案辦案,要實質性化解矛盾減少類案發生,建議對案件結果進行公開宣告,以案件辦理促進基層治理。
后續工作。被不起訴人劉某某積極賠償李某某,李某某表示諒解,二人就故意傷害事實達成和解,就地畔糾紛處理達成一致意見。一是融合履職,提升辦案質效。檢察機關邀請縣自然資源局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在聽證員、辦案民警地見證下,指導村委會人員重新丈量土地,以樁為界、劃清面積。至此,多年的鄰居終于握手言和。二是公開宣告,加大普法力度。富平縣人民檢察院在劉某某住所地村委會對其進行不起訴決定宣告,村委會工作人員以及村民代表現場聆聽檢察官釋法說理,以身邊事警醒身邊人,讓法治更加可感可觸。三是加強協作,推動機制創新。檢察機關積極構建輕傷害案件多維度辦理機制,與縣公安局聯合印發《關于刑事案件辦理銜接工作的意見(試行)》,與縣司法局聯合印發《關于輕微刑事案件委托人民調解的實施細則(試行)》,與縣人民法院、縣公安局、縣司法局聯合印發《輕微刑事案件賠償保證金提存實施細則(試行)》,“輕傷害案件多維度辦理機制構建”項目榮獲全省檢察機關第二屆十大改革項目提名獎。
【典型意義】
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檢察聽證是檢察機關解案件“法結”、化當事人“心結”的重要工作方法。針對不同類型的案件精準制定聽證方案是保證聽證質效的基礎,檢察機關在聽證員庫中經過認真研究,精心選取了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聽證員,釋明法理、解開心結、促進案結事了人和,其中邀請本村群眾代表旁聽的做法不僅保障了案件辦理的透明度,還將聽證會變為普法課,全方位提升了檢察聽證的公信力。同時,深化與法院、公安、司法行政部門協作,構建輕傷害案件多維度辦理機制,以高質效檢察履職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向縱深發展。
案例六
檢察機關督促整治妨害渭河行洪安全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聽證案
【關鍵詞】
行政公益訴訟 公開聽證 實地查看 檢察建議
【基本案情】
長澗河發源于秦嶺北麓,流經華陰市太華辦、岳廟辦、華西鎮,全長29.4千米,系華陰市域內一條較大的渭河支流。渭河流域每年6月進入汛期,持續時間長達5個月。該河行洪安全對于確保沿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有重要作用。
2024年3月21日,華陰市人民檢察院對域內行洪安全進行走訪摸排時發現,因長澗河入渭橋北側橋下的攔水壩西側被沖毀,致使河水長期淤積沖刷掏空了水泥護坡的地基,造成西岸水泥護坡出現長25米、寬6米塌陷,河西側土方堤壩出現長約4.5米、寬1米多的橫向裂縫。東側堤壩上堆放大量生活生產垃圾。河道內存在400余米長、約10畝墾種小麥。經分析認為,上述情況若不及時妥善處理,汛期來臨后,河水極可能沖擊掏空護坡地基,沖塌水泥護坡,沖垮已經裂縫的土河堤,嚴重危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沿岸生態環境污染,侵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2024年4月8日華陰市人民檢察院依據《陜西省渭河保護條例》依法立案,并向相關行政機關送達立案決定書,督促其依法履職,及時消除河道行洪安全隱患。
【檢察聽證過程】
聽證準備。為增強公益訴訟檢察監督的精準性,提升案件辦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推動行政機關依法全面及時履職,華陰市檢察院決定組織公開聽證。邀請具有水利、生態、法律等相關專業知識、熟悉華陰市域情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律師代表及“益心為公”志愿者等5人擔任聽證員。為使聽證參與人員直觀全面了解案情,2024年5月8日,華陰市人民檢察院組織聽證員及行政機關相關負責人赴長澗河實地查看、深入了解堤壩塌陷、垃圾堆放及河道內墾種小麥等情況。
聽證過程。2024年5月9日,華陰市人民檢察院召開聽證會,就妨害長澗河行洪安全行政公益訴訟案進行公開聽證。檢察官介紹了案件基本情況,出示了堤壩塌陷、垃圾堆放及河道內墾種小麥等證據,說明了聽證焦點,依次聽取各方意見。相關行政機關認可檢察機關出示的證據和確認的事實,認為其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給汛期行洪安全帶來了嚴重隱患,表示已采取安裝臨時警示標識等措施。同時因項目資金撥付需履行申請程序、當前收割小麥群眾損失較大等原因,尚未施工。聽證員結合實地查看情況,就如何盡快修復長澗河堤壩,長效保障渭河流域行洪安全和生態安全發表意見。經討論研究,參會人員達成一致意見:要盡快修復塌陷堤壩、清除垃圾、清退河道內墾種小麥,消除行洪安全隱患;積極與當地政府及群眾溝通,在汛期到來前幫助群眾收割小麥,維護群眾權益;加快資金申請進度,科學組織施工,確保長澗河汛期行洪安全;根據流域土壤系濕陷性黃土的特點,及時對域內南山支流河堤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排查、綜合治理,確保行洪及生態安全。
聽證結果。2024年5月10日,華陰市人民檢察院結合案件實際情況及聽證意見,梳理了長澗河河道堤壩塌陷裂縫、堆放垃圾、河道內墾種小麥等三方面的問題,向相關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一是對護坡堤壩塌陷裂縫、堆放垃圾、河道墾種的情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隱患;二是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河道安全專項巡查整治,做好渭河流域生態環境安全監管;三是強化河道沿線法治宣傳,提升群眾生態保護意識。
后續工作。相關行政機關依法積極履職。一是聯合華陰市財政部門申請中省水利救災資金59萬余元,委托陜西秦水水利科技股有限公司編制《華陰市長澗河渭河橋北段水毀修復工程實施方案》,組織專家審查完善后積極施工,于2024年6月27日完成攔水壩拆去及河道平整工作。二是聯合太華路街道辦事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了小麥的顆粒歸倉,及時清理整治河道內墾種和河堤上的生產生活垃圾,對當事人進行了批評教育、督促其作出書面承諾。三是開展河道專項巡查活動,發現并治理域內羅敷河河道安全隱患問題4件。四是檢察機關聯合相關部門在沿河范圍開展黃河流域、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宣傳,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維護水生態安全的法治意識。檢察機關充分行使公益訴訟職權,全程跟進監督。
【典型意義】
公開聽證的方式突破了公益訴訟檢察的傳統辦案模式,通過邀請具有一定公信力的聽證人員面對面闡述評議,明晰案件所涉法理事理情理。檢察機關通過公開聽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一方面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另一方面能夠消除行政機關對公益訴訟司法案件的疑慮,消弭分歧,在公開公信的基礎上督促行政機關積極履職。在司法監督的過程中關注群眾的實際情況,以人性化監督將司法為民的理念落到細節實處,維護了渭河流域生態安全,實現了“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成效,充分發揮公開聽證在提升社會治理效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