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如何最大程度發揮法治力量,讓基層矛盾糾紛化解在早、化解在小,是華州區人民法院一直努力的方向。
2023 年,華州區非訴解紛1434件,華州區法院一審民事行政新收案 件 量 同 比 下 降15.67%,萬人起訴率為68.4件/萬人,為全市最優值。在通過源頭預防、多元化解推進訴源治理的火熱實踐中,華州區法院圍繞“抓前端、治未病”目標,堅持“解紛關口前移、調解力量下沉、糾紛前端化解”思路,傾力打造“一三三”模式,最大限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
一網融合 跑出司法為民“加速度”
“當初,看在好朋友關系,借錢給他,誰知道借出去7年了都不還……”趙某對承辦法官訴說自己的苦惱。近日,由于被告長期在外地務工,無法到達調解現場,華州區蓮花寺鎮訴源治理工作站通過“人民法院在線調解平臺”,實現調解員、當事人“云見面”。調解員耐心為雙方當事人分析利弊,最終雙方達成一致,簽訂了調解協議,并通過華州區法院對該調解協議進行了司法確認,一起民間借貸糾紛得以化解,讓當事人感受到司法服務的速度與溫度。
如何讓矛盾糾紛調處既有速度,又有力度與溫度?把“華州區訴源綜治網絡平臺”“在線調解室”“微法庭”等系統,接入“陜西省雪亮工程綜治視聯網平臺”,形成集線上咨詢、推送流轉、遠程調解、在線司法確認為一體的線上解紛模式,讓矛盾糾紛調處更有速度;暢通線上服務平臺,及時發布訴訟服務信息,推行網上糾紛多元化解、網上立案、在線答疑等訴訟和非訴訟在線服務,強化調解協議在線司法確認,保障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實現區、鎮、村三級一網通調、一網解紛,促進矛盾糾紛“全鏈條”化解,讓矛盾糾紛調處更有力度、更有溫度。
網絡平臺的使用,形成了線上線下綜合施策化解矛盾糾紛新模式,完成了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從線下到線上的推進,使調解工作打破了區域限制,受理糾紛后,即使當事人在外地,只要上這個平臺,都可以進行線上調解,不用來回跑。華州區法院立案庭負責人牛建民稱:“互聯網時代,我們也要借助新科技手段為民服務。以后,這個平臺將融入更多的社會力量,形成線上社會治理大平臺,真正做到司法為民。”據統計,2023年,通過一網平臺訴前分流1889件,成功調處1434件,在線司法確認508件。
點、站、室 共筑解紛“同心圓”
從法院設立訴源治理辦公室,到鎮(街道)設立訴源治理工作站,再到村(社區)設立訴源治理工作點,呈階梯式分布,每一級調解的工作人員分工合理、調解目標明確、程序簡繁分流,大大提高了工作質效。
在村(社區)設立訴源治理工作點,由村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退休老干部、鄉賢人士等組成調解工作組,對摸排掌握的矛盾糾紛、法院委派的涉民生案件及時登記并在3個工作日內開展調解;化解未果的,由工作點出具矛盾糾紛化解表,載明當事人概況、化解過程及未化解的原因,引導當事人到鎮(街道)訴源治理工作站進行再次調處。
在鎮(街道)設立訴源治理工作站,建立由鎮黨委書記任站長,鎮長、人大主席任副站長,轄區人民法庭庭長、派出所所長、司法所所長、綜治辦主任等為成員的調解團隊,重點調處工作點指引到工作站的糾紛案件,參照訴源治理工作點調解反饋意見,在3個工作日內開展調解;調解未果的糾紛案件,引導當事人到區法院予以解決。
在華州區法院設立訴源治理辦公室,對未經訴源治理工作點(站)調解的案件,引導當事人通過訴源治理工作點(站)先行調解;對訴源治理工作點(站)流轉來的案件及時開展調解工作或進行立案登記。同時指派專人輪流值守各工作點(站)的網絡綜合平臺,在線指導調解工作,及時對接完成在線司法確認。
“點、站、室”訴源治理組合,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初發階段。2023年,訴源治理點、站、室非訴解紛案件分別為420、200、480件,訴前分流率為77.1%,其中訴前調解207件,司法確認4件。
三項機制 凝聚多元解紛合力
為推進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為社會大局持續安全穩定提供有力保障,華州區法院深化三項機制,實現從“各自為戰、單一服務”到“協同聯動、精準服務”的轉變,切實打造出一條矛盾糾紛調處風景線。
建立訴調對接機制,成立全市首家“律師調解工作室”,設立“金融調解工作室”“駐塬區訴前調解工作室”,增設“稅務局稅費調處中心微法庭”,暢通與金融機構、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等單位訴調對接途徑,促進金融、醫療、家事等領域矛盾糾紛高效、精準、專業化解。2023年,訴前化解涉金融案件286件、醫療案件10件、家事案件443件。
建立資源共享和信息互認機制,聯合區檢察院、生態環境分局、林業局、水務局等8家單位,共同制定《關于建立生態保護行政執法與司法聯動協作機制的實施方案》,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分析研判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矛盾糾紛運行態勢,統一取證規則、勘驗檢查、鑒定評估等標準,不定期開展案件線索通報、典型案例發布等工作,確保案件信息互通、資源共享。2023年,累計化解環境領域矛盾糾紛22起,合力推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屬地治理。
建立府院聯動機制,與公安、住建、人社、司法等21家單位共同出臺府院聯動制度18項,常態化分析潛在的涉眾型矛盾風險,探索建立涉交通事故、勞動爭議、建設工程等類型化矛盾糾紛府院聯動化解模式,就涉眾型案件審理中發現的普遍性、傾向性問題向行政機關發布分析簡報,有針對性提出司法建議,形成府院聯動治理工作合力,推動矛盾糾紛實質、多元化解。華州區府院聯動化解百余戶業主“辦證難”糾紛案例入選全省十大訴源治理典型案例。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于無事之前。華州區法院將繼續秉持司法為民理念,把訴源治理作為一項長效工程,行司法之力、筑共治之基,切實把訴源治理作為回應群眾司法需求的“第一窗口”、解決矛盾糾紛的“第一良藥”、實質化解糾紛的“第一防線”,努力讓人民群眾用最低成本、最短時間化解糾紛,用最快速度兌現合法利益訴求,繪就訴源治理新“楓”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