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機關的前沿陣地,是密切聯系群眾的樞紐和橋梁,是維護轄區穩定、守護一方平安、服務人民群眾、推進社區治理的綜合性基層戰斗實體。2024年以來,渭南市公安局華州分局全面完成10個派出所硬件升級改造,42個中心警務室、108個警務工作站全部投入使用是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
渭南市公安局華州分局以“百千工程”為載體,緊扣“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持續做實做細主動警務、預防警務,進一步實現“基礎牢、出事少、治安好、黨和人民滿意”的工作目標,不斷探索提升新質公安戰斗力,全面推進公安基層基礎工作高質量發展。

夯實主防“陣地” 增強治安“防控力”
“調解結果你們覺得可以嗎?”“可以,可以,我沒問題!”“我也沒問題!”3月初,在赤水派出所的調解室內,長達二十六年的土地糾紛,采用部門“組團式”矛盾糾紛調解模式,邀請司法、土管、綜治等部門干部多次召開會議、現場辦公,發揮所里調解員——赤水“活地圖”郭春曉的作用,拉家常話、打感情牌、講法述理,最終雙方握手言和達成協議。“太謝謝你們了,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兩家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事后,雙方當事人緊緊握著民警的手,激動地說道。
為進一步增強治安防控力,華州公安變“坐堂問診治病”為“入戶精準預防”,積極調動轄區社區干部、企事業單位、物業部門、治安積極分子組建了308支義警隊和志愿者隊伍,通過“邊走訪、邊排查、邊化解”的形式,協助民警開展入戶宣防、隱患排查、調解矛盾、巡邏防控等警務工作,進一步提升派出所的基層治理水平,維護轄區安全穩定,一季度共收集各類線索信息150條,聯合整改各類隱患260余處,參與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78起。

攥緊主防“拳頭” 織密轄區“安全網”
“喂,派出所嗎?我家進賊了!你們趕緊來。”1月初,高塘派出所接群眾報警稱,家里的財物被盜。民警立即趕往現場,經過大量工作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
5月4日,“真是太謝謝你們了,沒有你們的幫助,我都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把孩子找回來”,看到孩子平安回來,女士一下將孩子緊緊抱在懷里,不停對民警表示感謝。“現在,民警通過電腦連接各家各戶安裝的‘小探頭’就可以實時觀察到轄區治安情況,提高警務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治安駕馭能力和管理服務水平。”高塘派出所所長李軍纏介紹。
華州公安突出預防警務,聚焦科技信息化賦能,將數字化技術廣泛應用于基層執法。2023年,在分局黨委統一協調下,高塘、蓮花寺、下廟派出所積極與相關部門對接,將視頻端口接入派出所,實現一體化視頻支撐,進一步震懾各類違法犯罪,以實實在在的“小技防”,不斷匯聚社會治理服務的“大平安”。目前,已投入使用“小探頭”1119個,破獲盜竊案件10余起,幫助群眾找回走失老人小孩20余人、丟失車輛8輛。

筑牢主防“堡壘” 答好滿意“平安卷”
“非常感謝派出所的警察同志,為我父親解決了身份證問題,都不知道怎么感謝你們……”4月9日,宋某某笑容滿面,連連向民警表示感謝。宋某某的父親患有嚴重哮喘且伴有慢性阻塞性心肌炎等并發癥,無法前往窗口補辦身份證。了解情況后,杏林派出所戶籍民警利用中午窗口休息時間上門為老人采集照片,并迅速上傳省制證中心,為老人成功辦理了居民身份證,解決了老人實際困難。
在推進“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警務機制改革工作中,華州公安98名社區民輔警扎實開展“一村一警”工作,深入包聯社區(村組)開展入戶走訪,定期召開治安工作會議通報近期的治安狀況,廣泛征求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意見建議,及時掌握動態并部署安排,并結合“行走中的公安服務窗口”,積極為行動不便人員、空巢老人等群體開展“上門辦證”“送證上門”等服務,切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激活農村社會治安管理的“末梢神經”。

把握主防“中樞” 奏響平安“新樂章”
“李阿姨,免費雞蛋不可取,天上不會掉餡餅”“王叔叔,陌生人過度熱情有原因,十之八九是詐騙”“公檢法機關是不會通過網絡辦案的,遇到這種情況需警惕”“新型毒品喜歡偽裝,例如可愛飲料小餅干”....從居民小區到校園、企事業單位、沿街店鋪、旅游景區,從群眾家中到田間地頭、鄉間小道,都能看見民輔警與群眾拉家常、話宣傳的情景,通過互動游戲講知識、有獎問答搶禮品、視頻播放作警示等系列活動將宣傳氛圍拉的滿滿。
結合“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按照“打防治并舉、以防為主、以宣促防”的工作思路,通過組織開展“全覆蓋、無死角、高頻率、深輻射、精準投”宣防系列活動,將“大水漫灌”式轉變為“精準式”“滴灌式”的宣傳,讓大家“聽得進、記得住、全參與”,讓警務“更貼心”、宣傳“接地氣”,營造人人關注安全、人人爭做安全宣傳員的良好氛圍,提升群眾遵法守法意識和安全防范能力,一季度共發放宣傳資料3萬份,播放宣傳視頻1580余次,召開安全知識講座30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