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先锋av丝袜天堂,ftsejiaw,免费AV女优小草在线观看,插嫩模视频

  • 今天是
首頁 >渭南法院 >正文
【央媒看政法】用好“十二字”秘訣做實訴源治理——渭南法院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從末端治理向前端預防轉變
時間:2024-04-11 來源:法治日報
【字體: 打印

微信圖片_20240411145330

2023年,全市法院一審新收民事、行政案件同比下降6.11%,萬人成訟率同比下降3%;民商事案件調撤率為60.79%,同比上升1.38%。這是《法治日報》記者近日從陜西省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獲悉的一組數據。

升和降之間是渭南兩級法院全體干警堅持能動司法,用好“走出去”“請進來”“提上來”“沉下去”“十二字”秘訣做實訴源治理工作,促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效果體現。

微信圖片_20240411145324

“走出去”:源頭預防,止于未發

“說好了每畝2700元,白紙黑字咋能不認賬?”

“去年11月就跌到200多塊,這錢我咋給?”

近日,菜農劉某與客商代辦王某因談不攏紅蘿卜收購價格鬧到法院。

通過類案研判,大荔縣人民法院官池法庭會同鄉鎮黨委政府、司法所及調解員,將800余起糾紛訴前妥善調處,并制作農產品買賣、倉儲等合同模板,結合案例講解,送到村落院壩,從“根”上守住農戶的錢袋子。

這是渭南兩級法院堅持“黨政主導、多方參與、共建共享”三層統籌,融入訴源治理格局的真實寫照。

2023年,全市法院66個訴訟服務團隊入駐同級綜治中心,開展調解指導、訴調對接等工作,促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建立行政爭議“防、調、判、商、治”五位一體的預防和化解體系,發布行政審判司法審查報告,推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100%,有效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同時,全市法院發揮訴訟案件“晴雨表”作用,因案因類制作司法建議174份,為黨委政府開展訴源治理提供指引。

除了及時對建議、反饋內容跟蹤問效,法院著力將解紛觸角向企業園區延伸,專題調研重點項目、企業司法需求,制定《涉企法律風險防范指引》等,精準提供法律服務,讓矛盾止步于園區。

強化人民法庭訴源治理“橋頭堡”作用,結合轄區多發糾紛類型和案件特點,幫助各鄉鎮開展村規民約“體檢”;特邀人民陪審員、基層鄉賢、村社干部等自治力量,由法官指導化解婚姻、贍養、土地等鄰里“小事”;在非人民法庭駐地鄉鎮建立巡回審判點16個,建設村(社區)微法庭36個,設立鄉鎮(街道)法務庭15個,法官工作站、聯絡點102個。

微信圖片_20240411145320

“請進來”:協調聯動,止于未訟

“沒想到家門口這個小站當天就把問題解決了,還不花一分錢。”李某拿著剛剛通過線上司法確認的調解協議說。

近年來,渭南兩級法院與政府、職能部門等聯合制定59個文件,建立健全應訴聯絡、矛盾化解、應急會商、調研培訓及信息共享等機制,積極構建“源頭預防為先、非訴機制挺前、法院裁判終局”訴源治理體系。

華州區人民法院推動開展訴源治理“先行示范鎮”創建活動;

富平縣人民法院探索“10項工作機制”和“1個中心+N個法官工作站+N個調解組織”工作機制;

澄城縣人民法院搭平臺、強服務、建機制,打造“澄心”司法為民品牌,訴前調解成功率達75.68%;

韓城市人民法院推行網格調解、分流調解、聯動調解、精專調解“四聯調解”工作法;

……

全市法院推動社會治理向“深耕善治”轉型的生動實踐遍地開花。

“多虧了老李,不然我倆后面都不知道咋過日子。”一對因離婚產生糾紛的夫妻經調解后重歸于好,手挽著手從蒲城縣人民法院“老李調解室”走了出來。

老李是黨睦法庭的特邀調解員,退休前是黨睦鎮司法所所長,有30多年調解工作經驗。近兩年來,老李參與調解案件270余件。

像“老李調解室”這樣的調解組織,在渭南兩級法院還有很多。2023年,全市法院設有各類調解中心、工作室等調解組織84個,有調解員580人,與30家單位建立訴調對接機制,舉行調解員培訓會24次,932人參加;全市法院訴前在線化解糾紛7835件,訴中委托調解1654件,司法確認案件1173件,“法院+”治理體系正在向專業化、精細化邁進。

微信圖片_20240411145316

“提上來”:抓實審執,規范管理

“雖然每人只有幾千元,但對老百姓來說都是民生大事。”在渭南中院開展的5萬元以下標的額執行案件的集中兌付現場,白水縣政協常委問志杰表示。

全市兩級法院牢固樹立“訴訟到我為止”意識,錨定案結事了人和,堅持“立案、審判、執行”三環同抓,力爭減少衍生案件。

2023年,渭南全市法院開展審執短板弱項、管理服務保障、干警作風能力“三個提升年”活動,積極開展領導干部“坐窗口、走流程、辦實事”活動,審查、登記各類案件4941件,接待群眾8000余人次。

建立健全審判監督制度28項,完善案件分流審理銜接機制,抓實“四類案件”監管,配齊配強審判團隊,向基層法院下放對外委托司法鑒定權限,訴前調解成功分流率等8項核心指標位居全省法院前三。集中開展“東秦銳士·2023”執行專項行動和“執行規范化提升”專項活動,全市法院共執結各類案件34181件,執行到位金額43.5億元,執行質效位居全省法院第二。

如何推動訴源治理更加高質高效、發揮更大作用?堅持“黨務、審務、政務”三務共管,強化訴源治理法院隊伍,是渭南市兩級法院給出的答案。

全面加強機關黨的建設,建立領導干部帶頭調研機制,圍繞執法辦案中的堵點、群眾關切的卡點、工作落實的盲點等瓶頸性問題確定31個調研課題。開展實戰大練兵活動,組織政治輪訓、業務培訓等100余期4000余人次,隊伍政治能力、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結合“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創建活動,對訴訟服務、庭審作風等加強通報提醒、整治問責。加強溝通聯絡,制定《代表委員聯絡工作實施辦法》,聘任司法作風監督員37名,強化廉潔教育,抓實“三個規定”填報,定制法官干警手機專屬彩鈴,筑牢廉潔司法“防火墻”。

“我們同步推進案件評查、質效評估和法官業績考評工作,將訴前化解糾紛情況納入考核、加大權重,引導審判資源向治理前端用力。”渭南中院審判管理辦公室主任李蕾介紹說。

2023年渭南中院被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全省中級法院執法辦案和重點工作優秀單位。

“沉下去”:優化服務,貼近群眾

“我帶著孩子滿世界尋醫問藥,你的熱情幫助,讓我和孩子感受到了溫暖和支持。”來自廣東省深圳市的陳女士在給華州區人民法院立案庭的感謝信中這樣寫道。

一封感謝信的背后是便捷高效暖心的訴訟服務,是全市法院司法為民的縮影。

渭南市兩級法院堅持“訴服、信訪、宣傳”三措并舉,為群眾暢通解決訴求多樣化渠道。積極推進“智慧法院”建設,建成集立案、送達、咨詢等功能于一體的訴訟服務中心,深度應用移動微法院、網上保全平臺等“掌上”服務平臺。

2023年網上立案6373件,集約電子送達各類訴訟文書11.2萬余人次,累計接聽來電1.97萬人次,真正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建立初信初訪“投訴即辦、馬上就辦”快速響應機制,妥善化解涉訴信訪案件73件,初訪案件辦結率達100%。

同時,全市法院積極推行“一院一品牌、一庭一特色”創建活動,富平縣人民法院淡村法庭的“懷德巡回法庭”、合陽縣人民法院的蘋果法庭、華陰市人民法院華西法庭的農產品銷售糾紛調解中心、潼關縣人民法院的秦嶺黃河生態保護法庭等,深受百姓好評。

全市法院還積極開展“八五”普法宣傳、法律“五進”等活動,制作“訴源治理明白卡”“訴非銜接指南”等,引導群眾通過非訴訟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利用新媒體線上策劃《以案釋法》《小編演劇、法官說“典”》等普法欄目,線下匯編典型案例,以身邊事引導群眾知法懂法;“面對面”向果農、客商、養殖戶等群體現場“接診”近萬人次。

“訴源治理的成效好不好關鍵看源頭預防得好不好,訴前分流率和訴前調解成功率高不高。”渭南中院黨組書記、院長賀世輝表示,“我們將以優質高效權威的司法服務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從末端治理向前端預防轉變,努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記者 孫立昊洋 通訊員 寧劍鋒 唐雙燕


[編輯:陳冰娟]

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渭南市舉行“12·4”國家憲法日暨“憲法宣傳周”活動...[詳細]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促進全院干警凝心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