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開展以來,白水縣公安局堅持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牢固樹立“預防為先”理念,強化“打防管治宣建”各環節,用心體察、用腳丈量,全心全意解決好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縱深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
一、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做到矛盾“快發現”
按照抓早、抓少、抓苗頭原則,開展“拉網式”“全覆蓋”滾動排查,以“一村一警”、“百萬警進千萬家”、“一標三實”信息采集維護、接處警等工作為抓手,深入轄區聚焦婚戀家庭、感情糾葛、鄰里糾紛、土地流轉等重點群體全面排查,按照“一人一策、一人一檔”要求,落實屬地派出所警力風險研判,詳細了解重點人員背景,登記建檔、梳理歸類,有針對性開展調處工作,做到風險提前預警,準確掌握矛盾糾紛先兆,最大限度將風險隱患化解在苗頭。同時,積極發動治保干部、綜治網格員、退伍軍人、民兵預備役人員、治安志愿者等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深入社區村組,做到鎮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對苗頭性、行動性信息,第一時間獲取并及時預警,確保早發現、早介入、早化解、早穩控。
二、落實矛盾糾紛研判,做到矛盾“快預警”
按照以社區民警為支點,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發揮構建民警和村(社)干部聯動機制,一方面,充分發揮治安積極分子作用,利用“警民微信群”等平臺、群眾掌握的矛盾苗頭,及時跟蹤引導,靈通消息、緊密聯絡,依托矛盾糾紛類型、潛在風險、發展趨勢以及重復報警次數、當事人言行暴力程度和警情類別等要素進行風險評估、信息會商研判,摸清問題根源、提前介入、超前預警。另一方面,以“雪亮工程”為依托,強化縣公安局指揮中心和派出所綜合指揮室職能作用,充分發揮重點區域及路段視頻巡查效能,強化風險預警感知性、案件線索及矛頭隱患預見性,第一時間部署警力出警處置,對轄區治安情況、社情民意掌握更及時,做到矛盾糾紛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
三、強化矛盾調處聯動,做到矛盾“快處置”
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立足轄區社區(村、組)黨員、群眾骨干等群防群治主要力量全覆蓋,構建一張矛盾糾紛信息收集處置網,針對重點領域和各類矛盾糾紛堅持快調快處,防止矛盾激化升級。對日常接處警中矛盾糾紛案事件現場化解,及時消除矛盾糾紛隱患;對雙方拒絕調解的糾紛主動作為,及時向黨委政府報告、預警,早發現、早處置。同時,組織力量積極與當事人溝通,協助解決當事人提出的合理訴求,堅持問題導向,采取一案一策方式,抓好矛盾問題的關鍵點,盯住矛盾“關鍵人物”,了解當事人真實訴求,整合一村一法律顧問、派出所、鄰里群眾等力量,融法、理、情與于一體,依法開展,矛盾調處靈活化解糾紛,做到矛盾糾紛發現得早、穩控得住、處置得了。
四、完善矛盾糾紛調處,做到矛盾“快化解”
積極構建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模式,提高化解穩控質效,暢通矛盾轉移化解渠道,積極落實““12345”工作模式”、“3315”工作法、“綜治進所”,采取“庭所對接”“民調入所”“律師進所”等多元化解方式調處化解。針對一般矛盾糾紛采取就地化解,應調盡調,實現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鎮(街道)。針對疑難矛盾糾紛以調工作中心為依托,協調相關單位,統籌調解資源運用政府、司法所、律師事務所、土地局公證等法律服務合力攻堅化解。針對久調不解矛盾糾紛用心疏導,通過政策解讀、法律宣傳、救濟救助等手段,積極引導糾紛當事人,以訴訟、行政復議等方式,引導群眾通過法治渠道解決矛盾糾紛,最大限度地防止矛盾糾紛激化、升級引發暴力犯罪。
白水公安將繼續結合“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做實,從細微處著手,在行動上著力,以小舉措見證大民心,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