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縣人民法院興鎮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發揮人民法庭在基層社會治理的“前哨”作用,從訴源治理入手,堅持深化多元解紛機制,妥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022年被省高院授予全省“示范法庭”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三等功一次。
提升審判質效護航花炮行業
蒲城縣——中國的“焰火之鄉”,陜西三大傳統花炮產區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區最大的花炮產銷基地,興鎮作為蒲城縣的下轄鎮,花炮也是興鎮的主產業。近年來,興鎮法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為花炮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興鎮法庭深入花炮企業,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從規避風險、化解矛盾、送法進企業等多角度,幫助企業提前化解糾紛。法庭還專門開設“花炮企業法律咨詢”窗口,至今已累計答疑40余次,為花炮企業、花炮行業提供了優質的司法服務。
2023年春,萬物復蘇。興鎮街道擠滿了購買花炮的客商。可這繁華熱鬧的場景卻勾起了老李的“傷心事”。老李多年前經營一家花炮企業,考慮到都是鄉里鄉親,交易習慣一般都是先拿貨,打個條據,到年底一次性結清,沒想到最后就真的只剩一沓“欠條”。在多次催要無果的情況下,老李將欠款人訴至法院。法庭干警得知事情原委后,立即傳喚當事人,在一次次電話溝通、入戶走訪中,三起案件欠款人當即還清了欠款,對拒不還款的,法庭依法及時判決。
拿到貨款的老李高興地說:“還是你們有辦法,用法律維權才是王道,感謝你們為花炮企業保駕護航。”
建立“法庭+”調解模式深化訴源治理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基層法庭面對的案件大都“瑣碎”,鄰里關系、兄弟分家、子女贍養……但這些家長里短,正是百姓的日常生活。只有處理好這些案件,才能讓法律真正溫暖民心。
2023年4月,蒲城縣下起了連陰雨,王某家房屋常年無人居住且老舊失修,為防止雨水堆積造成自家房屋地基滲水下沉,李某向法院提起訴訟,雙方矛盾尖銳,初步調解也以失敗告終。雙方系鄰里糾紛,承辦法官深知一紙判決難以實質化解糾紛,在與村書記溝通后決定在村委會開展巡回審判,并再次組織調解。當天,村書記聯系了幾個村干部,原、被告雙方也都帶了“親友團”到場,各說各有理,眼看要起爭執,為防止矛盾升級,法官當即決定采用背對背調解方式。
村書記從情理入手,拉家常、講情分,結合鄉情民俗耐心勸說,法官則趁熱打鐵,從法律規定、訴訟成本等多角度進行利害分析,耐心為當事人梳理案情、答疑解惑,引導雙方以互諒互讓的態度化解糾紛。最終,在村干部的協助下,被告當即拿起農具前往宅院填土護墻,原告亦申請撤回起訴。至此,雙方冰釋前嫌、握手言和。
案件的成功調解,是興鎮人民法庭積極踐行“楓橋經驗”的一個縮影。通過“人民法庭+”調解模式,興鎮法庭有效化解家事糾紛、鄰里糾紛百余件,以實際行動為群眾辦實事,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提升科技賦能延伸司法服務
興鎮法庭始終堅持司法為民理念,拓展參與基層治理深度、多元解紛廣度,通過“人民法庭+新媒體”機制,為轄區群眾提供更優質、便捷、多元的司法服務。
“張書記,又來叨擾你了”“劉助理,這次找我們村上誰……”“喝口水,慢慢說,我也是‘法庭+’調解的一員,別客氣”。這是興鎮法庭工作人員和某村書記之間的對話。
2023年2月,李某將陳某訴至法院,要求陳某清償1萬元借款。法庭工作人員通過電話、電子送達、郵寄等方式聯系被告均無果。為維護李某合法權益,法官立即驅車前往陳某所在村,在村書記的幫助下,聯系到陳某的姐姐。考慮到陳某的姐姐和李某都在外地,為及時化解糾紛,法官創建了“興鎮法庭+原、被告”微信群,說事實、講法律、言情理。在耐心溝通協調下,最終雙方達成了調解協議,陳某姐姐當即代表陳某向李某清償了借款。一起本應公告送達的案件僅用幾天時間即案結事了,當事人對法官靈活高效的辦案做法大力贊揚。
印在鄉間的司法足跡里——蒲城縣人民法院興鎮法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工作紀實
[編輯:王倩]
- 市委政法委機關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
- 渭南市鄉村治理工作推進會召開(組圖)
- 渭南市委政法委員會2022年第4次全體會議召開(組圖)
- 擰緊責任鏈條 守牢安全底線 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 渭南市委政法委召開專題工作匯報會(組圖)
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渭南市舉行“12·4”國家憲法日暨“憲法宣傳周”活動...[詳細]
- 全市檢察工作暨“三有”爭創活動推進會召開(圖)
- 市公安局傳達學習市委六屆五次全會精神
- 渭南市公安局召開第八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圖)
- 渭南市司法局召開機關黨委換屆選舉大會(組圖)
- 渭南中院召開《渭南審判》優秀作者座談會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促進全院干警凝心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