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白水縣聚焦基層治理,通過強堡壘定核心、創載體建隊伍、明職責促聯動,將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的“紅色觸角”延伸至千家萬戶,用黨建引領“繡花針”穿起基層治理工作“千條線”,織密聯系群眾“服務網”。
強堡壘定核心,用好治理“繡花針”。以居民小區黨組織建設為突破口,通過單獨組建、小區聯建、下派黨建指導員等方式,充分發揮小區黨支部的治理核心作用,著力提升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道北社區道南小區是一個獨院式居民點,過去無規范管理,基礎設施老舊,是名副其實的老舊型三無小區。”道北社區黨總支書記劉潔說:“自‘三無小區’專項治理以來,道南小區成立黨支部、組建業委會、搭建居民議事平臺,充分發揮黨建聯席會成員單位作用,凝聚多方合力,完成小區組織陣地建設,“蜘蛛網”線路整理,安裝5部健身器材,粉刷1000多平方米主巷道墻面,小區222戶天然氣管道鋪設完成并投入應用”……道南小區成為了管理有序、環境整潔的“五有”小區,居民的幸福感有了很大提升。
創載體建隊伍,拉好便民“牽引線”。優化治理模式,推進社區物業黨建聯建,打造區域化黨建陣地,成立“紅色物業”服務隊,架起居民與社區、物業協商議事橋梁,實現居民與物業的良性互動,小區“微自治”新格局逐步形成。推進平安建設進小區常態化、規范化,及時調整補充“三官一律”人員,開展基層調解員和平安志愿者業務培訓,制作了63個平安守護者公示牌,公開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平安志愿者巡邏隊人員信息和工作職責,64名“三官一律”進社區,開展“一線工作日”活動132場次,實現小區“安全”覆蓋。充分發揮醫療衛生專業優勢,進社區、小區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專家坐診義診、健康指導等便民服務52場次,針對老年人及困難群眾等重點人群開展上門服務,實現家門口“健康”守護。
明職責促聯動,織好共治“服務網”。著力構建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參與街道社區互聯互動新格局,依托主城區48個綜治大網格,建立單位聯建小區信息臺賬,明確職責任務,聯建單位深入聯建小區送政策、辦實事,“點對點”服務解難題,形成黨組織帶頭、黨員主動,積極參與小區活動的濃厚氛圍。發揮“紅色網格”作用,網格長發動小區愿干事、能干事的居民擔任單元長、樓棟長自治自管小區,激發居民主觀能動性,引導居民“一事一議”,“紅色網格員”入戶協調鄰里矛盾、解決居民困難訴求,實現對網格內居民的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動態服務和治理。利用“智慧系統”隨手拍功能,將“街社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延伸至小區,發揮職能部門作用,解決小區居民“微心愿”113件,讓便民服務實現“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