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市委的堅強領導,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和上級法院的有力監督支持指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忠誠履職盡責,奮力追趕超越,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果豐碩,司法體制改革順利推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圓滿收官,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為我市實現“十三五”規劃、“十四五”良好開局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和服務。
亮點一:
忠實履行審判職責
服務大局堅強有力
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全市共審結一審刑事案件2473件,判處罪犯3299人,加大對“涉黑涉惡”、“兩搶一盜”、電信網絡詐騙、非法集資等發生在群眾身邊的案件從嚴從快懲處,有效凈化了社會環境,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和加大民生領域司法保護,堅持推進家事審判方式改革和涉軍維權機制建設,全市共審結民商事案件51722件,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深入。
監督支持依法行政,與市檢察院、市司法局聯合發布《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工作中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積極開展行政執法培訓,邀請行政執法人員旁聽庭審,及時發送司法建議,全市共審結行政案件1118件,裁定準予執行非訴行政案件263件,不斷推動法治政府建設落地落實。
積極開展執行改革,強力推進執行指揮中心實體化運行,建立統一管理體系,強化了財產查控和聯合懲戒,全市法院執結案件16918件,執行到位22億元,“基本解決執行難”成果持續鞏固。
亮點二:
精準施策
審判質效顯著提升
2021年,市中院受理案件6686件,結案6031件,同比分別上升5.72%和26.45%。全市法院受理案件80032件,結案74850件,同比分別上升22.62%和20.83%。面對案多人少、案件不斷攀升態勢,市中院積極應對,修訂完善案件質量管理制度,以管理提質效,以公開促工作;通過強化審限管理,加強帶案指導,統一裁判尺度,案件質量顯著提升。全市法院案件結收比為0.98,居全省法院第3位;法定審限內結案率為93.98%,同比提升3.01個百分點;法官人均結案186件,同比多結32件;生效案件發改率、民事案件調撤率等核心指標位居全省法院前列。
亮點三:
開展隊伍教育整頓
筑牢政治忠誠
市中院在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提出“規定動作高標準、自選動作有特色”的工作要求,突出“抓黨建、帶隊伍、促審判、樹形象、爭一流”五個重點,深化“抓學習、重實踐、促成效”三個環節,通過站位“高”、指向“準”、成效“實”,推動組織部署落地落實。舉辦《東秦法官學堂》、青年法官論壇,加強政治教育和業務培訓,推行“以上率下、政治輪訓、參觀見學、英模引領、工學矛盾、警示教育、氛圍營造”等七抓舉措,實現了學習教育的全覆蓋,始終堅持刀刃向內刮骨療毒,先后制定四個方面13項制度,初步形成正風肅紀長效機制、執法司法制約監督機制、干警交流輪崗機制、為民服務長效機制,打造出了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過硬法院隊伍。
亮點四:
深化黨史學習教育
特色亮點做法凸顯
市中院率先在全省法院和全市機關成立黨史學習教育宣傳小分隊,通過“走出去”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工地,將黨史學習教育陣地延伸至基層一線和黨史學習教育的薄弱環節;率先在全省法院和全市機關開發“黨旗飄飄映法徽、長征路上學黨史”小程序,融合線上答題與線下徒步的方式,開展線上和線下黨史學習融合,并建成“有聲”黨史學習長廊,打造“有聲黨史學習園地”。率先印制隊伍教育整頓和黨史學習教育“口袋書”“學習讀本”,率先開展“紅色經典誦讀”活動,舉辦全市法院系統《黨史知識競賽》、隊伍教育整頓和黨史學習教育知識測試。教育和引導黨員干警從黨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堅定黨員干警永遠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亮點五:
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
讓群眾感受司法溫暖
市中院從群眾迫切關心的問題入手,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歸納梳理出“我為群眾辦實事”任務15項,發揮繁簡分流“速裁模式”審理案件724件,案件審限縮短到19.5天。開通律師閱卷綠色通道、設立弱勢群體專用訴訟服務窗口、設立涉軍案件“綠色通道”、強化全市法院未成年人審判工作機制建設、開展“法院開放日”活動,不斷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入開展。重點做到“三必訪”即服務對象必訪、特殊群眾必訪、困難群眾必訪,暖民心“五必進”即企業必進、村社區必進、學校必進、重點單位必進、重點區域必進,將“我為群眾辦實事”融入司法服務保障的全過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司法溫暖。2021年,市中院共開展活動1600余次,向13案22名特困當事人發放救助金55萬元,減緩免訴訟費74萬余元。
亮點六:
推進“兩個一站式”建設
便民利民舉措落地見效
“群眾的司法需求到哪里,法院的司法服務就要跟進到哪里。”市中院立足審判執行工作實際,加快推進一站式多元糾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改革、完善訴訟服務中心職能、十大訴訟服務信息平臺全面運行,訴訟費實現微信、支付寶等多渠道繳納,全市法院網上立案3988件,跨域立案229件,電子送達法律文書37.7萬件,“12368”訴訟服務熱線查詢5808人次。大力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引入律師、專業調解委員會進駐訴訟服務中心,與市信訪法律事務服務中心建立涉訴信訪互動化解機制,與市司法局協作構建全市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全市法院“網絡調解平臺”入駐調解組織75個,324名特邀調解員在線調解案件千余件,線上線下并行的調解機制不斷深化,為當事人提供了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
亮點七:
黨員干警下沉一線
抗疫與審判兩不誤
為最大限度減少人員聚集和外出,方便群眾訴訟,市中院堅持疫情防控不松懈,審判主業不掉隊,充分利用智慧法院成果,開展線上訴訟服務活動,在當事人不見面的情況下,“線上”開展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2300余次,網絡庭審405件次,讓當事人足不出戶參加庭審,既避免了疫情交叉感染,又及時保障了當事人的訴訟權益,提升了審判效率、減少了當事人訴累,實現了防疫和審判工作“兩不誤同促進”。
2021年,市中院87名黨員法官干警積極響應市委號召,在合理安排執法辦案工作任務的同時,第一時間下沉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自覺地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工作干到實處,讓黨徽在“疫”線閃光,以實際行動踐行和詮釋著渭南法院人不畏艱難,敢于逆行的使命擔當。
亮點八:
凈化司法環境
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
為凈化全市法院的訴訟秩序,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司法權威,推進誠信渭南建設,市中院在全省法院率先部署在全市范圍開展為期一年的打擊虛假訴訟、虛假證據“雙假”專項工作。市中院牽頭成立工作領導小組,與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聯合出臺相關文件,建立虛假訴訟案件線索移送、結果反饋機制,研究完善防范對策,形成防范打擊合力。目前,4件虛假訴訟犯罪案件,涉及9名人員被判刑處罰;2名被訓誡談話;3件被移送公安機關偵辦。
率先在全市設立“涉軍維權法律服務中心”及時高效化解涉軍矛盾糾紛,切實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推動軍地法律服務資源深度融合。更新審判理念,發揮司法能動性,指導韓城法院率先在全省成立黃河生態保護巡回法庭,推動與山西河津法院簽訂《區域司法協作備忘錄》,建立了兩地司法協作和互動聯絡新機制,開啟了司法共建、信息共享新模式,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亮點九:
積極主動作為
精準推動鄉村振興和文明創建
市中院黨組因地制宜對白水縣西固鎮四河村開展包聯幫扶和鄉村振興工作,在對村水電、道路、寬帶、移民搬遷、亮化工程等公共基礎設施完善的同時,建立一人對一戶的防返貧動態監測,細化“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動態管理,通過瞄準靶心、牽住“牛鼻子”,健全機制、壓實“責任鏈”等做法,做實特色產業,全村收入額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市中院緊緊圍繞全市創建工作大局,細化包抓包聯路段工作職能,立足法院工作實際抓好責任落實,率先在全市創建工作中設立“創建監督員”,聘請轄區“兩代表一委員”和社區干部擔任,拓展了監督督促創建工作的覆蓋面。引入社會力量開展創建工作,加大公益廣告和宣傳的投入力度,提升了包聯路段公益廣告效果,營造了良好的宣傳氛圍。將區級包聯部門與市級包聯部門在包聯路段進行了明確,實現了市區一體推動的創建工作模式。
亮點十:
凝心聚力抓黨建
抓好黨建促審判
市中院突出“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的工作方針,結合新時代人民法院新情況,不斷加強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強化黨支部、黨小組的戰斗堡壘作用,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院領導帶頭講黨課,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保障黨對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保障法院工作正確政治方向,啟動“辦案之星”“優秀黨員”“雙十佳”評選活動,舉辦先進事跡報告會,專家學者專題講座,觀看紅色電影和警示教育專題片、召開警示教育大會、參觀廉政文化主題展覽、開展知識測試等活動,以學促查、以學促改、邊學邊改,不斷推動高質量黨建隊伍創新發展。率先在全省法院開展省市區三級法院和市縣區兩級法院警隊聯創聯建“互動”主題黨日活動,不斷探索法院黨建新模式和黨建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