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在渭南中院召開的全市法院工作會議上,部署《在全市范圍開展為期一年的打擊虛假訴訟、虛假證據“雙假”專項工作》,著力維護司法權威。
市中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永強講話
會議認為,近年來,有些當事人為了自身利益,不擇手段,偽造公章、毀滅篡改國家機關文件、提供虛假證人證言和票據等等,甚至有律師、法律工作者參與其中,虛假證據給法官認定案件事實造成極大困難,嚴重影響公正審判和審判效率。有些當事人為了非法獲取經濟利益,逃避履行債務,或利用法院力量阻止他人分割資產、掩蓋賭博等非法債務、獲得資產的優先分配權等,不講誠信,蓄意進行虛假訴訟。此類案件逐年增長,標的越來越大,類型日趨廣泛。據最高法院統計,2019年人民法院審結虛假訴訟犯罪案件826件,是2014年的118倍;被認定為虛假訴訟的民事案件2779件,是2014年的17.7倍;在民間借貸、以物抵債、破產、第三人撤銷之訴和執行異議之訴中反映尤為明顯,成為誠信社會建設中的一大“毒瘤”。虛假訴訟行為形式多樣,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增加了人民法院準確識別虛假訴訟的難度,甚至出現“錯判”。這些現象不僅嚴重侵害當事人及案外人合法權益,而且擾亂了正常的訴訟秩序,損害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破壞社會誠信,人民群眾反映強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加大對虛假訴訟的懲治力度。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和省法院、省檢察院相繼出臺司法文件和司法解釋,構建防范和打擊虛假訴訟的長效機制。
會議提出,為凈化全市法院的訴訟秩序,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司法權威,推進誠信渭南建設,在全市范圍開展為期一年的打擊虛假訴訟、虛假證據“雙假”專項工作。市中院已經成立黨宏軍副院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要盡快調研全市“雙假”情況,與市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聯合出臺相關文件,建立虛假訴訟案件線索移送、結果反饋機制,研究完善防范對策,形成防范打擊合力。各基層法院要認真落實市中院的工作部署,制定相應實施方案,體現人民法院一以貫之倡導當事人誠信訴訟、維護訴訟案件程序正義的態度,堅決讓不守誠信、不遵規則的當事人付出更大代價。全市法院要通過集中發布“雙假”典型案例、制作普法短視頻、開展警示教育等多種形式,增強專項工作影響力,營造懲治“雙假”的強大氛圍,引導教育人民群眾依法訴訟,弘揚和諧誠信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