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人民法院報》第06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當案件標的額小,被執行人自覺履行意識不足時,如何高效保障申請執行人權益?陜西省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緊扣“審執工作提水平上臺階、整體工作走在前創一流”目標,持續完善“上下一體、內外聯動、規范高效”的執行工作機制,以開展集中執行行動為牽引,用“五心”破難題,執行干警耐心釋法明理、細心縝密調查、真心服務群眾、鐵心敢于亮劍、公心對待雙方,不斷提升群眾司法獲得感、滿意度。
延伸執行觸角,激活執行工作“動力源”
“原本以為這筆欠款沒希望要回來了,非常感謝法官!”王某的這筆錢已被毛某拖欠十余年之久,頻繁討要無果后起訴至蒲城縣人民法院興鎮人民法庭。
開庭后,二人多次補充證據達百余頁,且就還款的本金及利息金額等爭論不止,言辭激烈。
法官在了解雙方當事人意愿后,綜合考量毛某的履行能力和誠意等情況,開展調解工作,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協議,毛某需分期向王某還款共計21000元。
誰知,毛某僅按協議約定履行了兩期案款后,剩余欠款仍以各種理由搪塞,拒不履行。
“《自動履行告知書》已經送到你手中了,你要考慮逃避債務的違約成本……”駐庭執行員張寶財在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趕往毛某家中,了解情況,釋法明理。
三天后,毛某如期履行,案件圓滿化解。這起案件高效化解的背后,是渭南法院認真貫徹落實“加強立審執協調配合推動矛盾糾紛執前化解”精神的生動實踐。
法庭處于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糾紛的最前沿,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首先在4個基層法庭推行人民法庭執行由其辦結的調解案件工作機制,由法院選定業務骨干派駐轄區法庭,作為駐庭執行員開展工作,為打好“立審執”組合拳奠定基礎。
作為試點單位之一的蒲城法院,打破程序壁壘,為當事人提供了一次性、實質性解決矛盾爭議的方案。在隊伍建設上,創新“審判﹢執行”聯動模式,組建起“審判法官﹢駐庭執行員﹢書記員”的辦案團隊。在辦案程序上,深化內部立審執協調運行機制,針對進入執行程序的案件,采取由原審法官配合執行法官查詢當事人信息、約談等方式,真正實現在一個法庭內完成案件的全流程辦理,讓“家門口”的執行提速增效。
“從立案開始就考慮執行,讓群眾跑最少的路,更快更優兌現勝訴權益”是渭南市兩級法院共同的理念,通過深化“立審執”協調配合,推動矛盾糾紛執前化解,建立完善判后自覺履行告知和執前督促履行機制,提升裁判文書自覺履行效果。
自2024年10月“立審執一體化”在渭南全市11個基層法院全面開展以來,三個月共執結案件338件,到位標的額665.57萬元。
關注“民生小案”,爭做保障權益“先行者”
2024年3月5日凌晨。“喂,法官,石某某在家中,你們現在能到現場執行嗎?”
縣城的夜晚靜謐無聲,大荔縣人民法院的警車已在夜色中奔赴異地執行現場。天色微亮,就趕到了被執行人石某某所在地。很快,他們就在石某某家中將其成功拘傳。
這起因勞務合同糾紛引發的執行案件,其中一半欠款已履行完畢。在執行干警不遺余力地追擊和采取強制執行措施下,石某某表示立即籌錢,短短40分鐘就將剩余3萬元當場履行完畢。
這起奔襲異地圓滿執結的案件是渭南法院“五心”執行的縮影,也是渭南法院狠抓小標的額案件執行,從根本上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暖心”探索。
執行法官身處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后一公里”,面對群眾司法需求,渭南法院深入剖析案件類型,強化審結案件成果應用,充分發揮數據“風向標”功能。
“今年1月至4月,全市法院執行新收案件中,5萬元以下案件占收案的48%,案件占比大,且小標的額案件的申請人多為弱勢困難群體,案件的執行結果直接影響當事人生產生活。”在渭南中院執行工作質效研判專題分析會上,一組有關小標的額案件的執行數據引起大家的關注。
“小標的額案件關乎民生,關乎人民群眾最切身的利益,全市法院要即刻開展小標的案件執行專項行動,一盤棋統籌、一條線落實、一張網推進,將老百姓的勝訴權益兌現成‘真金白銀’!”研判會上,渭南中院黨組一班人達成了共識。
聚焦“小切口”服務保障“大民生”。2023年5月31日,渭南法院率先在全省法院開展了“5萬元以下小標的額涉民生案件”集中執行專項行動。當天,全市兩級法院執行干警聞令而動,快速出擊,共執結案件121件,到位金額231.31萬元,不少當事人在案件執結日便領到了案款,執行效果明顯。
連續兩年來,在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統一安排下,渭南法院深入開展“陜亮執行”專項執行行動,緊盯10萬元、5萬元以下小標的額案件,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將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與執行工作相對接,實行“多線查控”機制,面對面做好當事人工作,促進案結事了。
截至2024年12月,渭南市兩級法院執結小標的額案件13963件,到位金額35877.89萬元。
堅持“系統謀劃”,答好服務民生“實踐卷”
“王師傅,都協調好了,張某醫保報銷的部分也批下來了!加上之前的司法救助,離還清案款又近了一步……”接到電話的被執行人王師傅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案件起因是王某雇傭張某駕駛鏟車,張某在一次施工返程途中失控掉入橋下,造成傷殘,經法院判決,雇主王某應賠償張某醫療費、傷殘賠償金等共計39萬余元。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因王某可供執行的財產不多,且其患病又不宜采取司法拘留措施,案件陷入困局。
困局不是“死局”。澄城縣人民法院院長蘇宏盛在實地調研中,帶案下訪,了解案情,多次耐心與張某商議案款問題,但張某始終不為所動,堅持要求以原定的執行款進行賠償。
“老王現在確實無法完全履行義務,根據法律規定和政策依據,張某的醫療費用是否能申請醫保報銷?”蘇宏盛提出了這一思路。
根據醫療保險規定,單方交通事故可直接報銷,可案件中張某有雇主,能不能直接報銷?執行法官王志升翻閱了醫療保險等多個文件資料。
不棄微末,久久為功。終于,根據《社會保險基金現行支付暫行辦法》相關規定,王志升找到了張某可以申請醫保報銷的依據。
司法救助和醫保報銷的成功獲批,讓申請執行人張某看到了法官的堅持不懈和良苦用心,主動在執行和解中作出讓步,案件得以化解。
面對難啃的“骨頭案”,渭南市兩級法院院庭長帶案下訪,實踐調研,“一案一策”精準化解難題,由點及面,打通了執行工作“最后一公里”。
抓綱舉目,綱舉目張。2024年8月,渭南中院立足審判執行面臨的新形勢,在全市法院開展了提升審執質效專項活動,通過“點線面”三步齊發力壓緊管案、管人、治院責任,院庭長點上督導帶頭示范,業務部門條線指導化解難題,審管部門全面監管提醒督辦。31項舉措推進各項制度措施見反饋、見結果、見成效,“一體化、精細化”的閉環管理,促進渭南法院執行質效持續提升。
在專項活動開展期間,渭南中院各包抓領導定期督導調研,針對疑難復雜案件,成立專項督導小組,指導基層法院逐案分析研判,通過不斷強化執行聯動機制,扎實推進交叉執行等措施,先后有355件長期未結案件得以成功執結。2024年,全市兩級法院執結各類案件35090件,執行到位金額59.94億元,執行質效躍居全省法院前列。
“下一步,我們將緊扣‘執行規范化提升專項行動’開展,進一步推進跨區域協作,釋放交叉執行效能,完善公檢法協同辦案機制,加強立審執有效銜接,將‘五心’工作法貫穿始終,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持續攻堅執行難。”渭南中院黨組書記、院長賀世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