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政法網(通訊員 姜盼盼)近年來,大荔縣始終堅持守正創新、提質增效,用“三單兩書”壓實普法責任,開通“法治大荔”公眾號、視頻號,創辦“小喇叭開講了”系列普法微視頻欄目,打造“法”與“景”融合的特色法治文化陣地,不斷提升基層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滲透力、感染力和影響力,為加快建設大美大荔貢獻法治力量。
堅持制度先行
以落實普法責任為落腳點
持續深化“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制定《大荔縣“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單位年度履職報告評議辦法》,明確了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履職評議的對象、原則、組織及程序、結果運用等內容。2023年4月在省市率先探索建立普法責任制“三單兩書”制度,通過明確普法責任清單、下發普法重要工作提示單、普法重點任務督辦單、履行普法責任評價書等,強化年度普法聯動重點事項跟蹤督促和結果評價,形成分工負責、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全民普法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共下發普法重要工作提示單22份、普法重點任務督辦單37份,74個國家機關制定了普法責任清單并報送了履行普法責任報告書。


用好宣傳載體
以提升普法質效為著力點
聯合縣文化和旅游局組織開展全縣優秀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評選活動,持續講好大荔故事,打造大荔法治文化品牌,提高法治文化影響力。創新開設“一把手講法”“小喇叭開講了”系列普法欄目,通過大荔新聞、法治大荔等平臺推廣宣傳,滿足各類群體隨時隨地學法需求。積極探索“法治教育+研學體驗”新模式,在“冬棗小鎮法治主題景區”展開“大手牽小手”家庭學法親子體驗活動,通過沉浸式參觀和互動式體驗,讓青少年在游學中接受法律熏陶、增強法治觀念。開展趣味普法,以法治砸砸樂、法治套圈圈、法治上上簽等活動營造“沉浸式”普法新體驗,真正做到普法宣傳接地氣、有新氣、聚人氣。

推進陣地建設
以打造法治品牌為切入點
筑牢“實用化”法治文化陣地,結合地域特色,建成了大荔縣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大荔縣法治文化主題公園、大荔縣冬棗小鎮法治景區、黃河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復基地、禁毒主題公園及村社區法治文化主題廣場等十余個法治文化陣地示范點,覆蓋城鄉、不同類型、不同特色的法治宣傳教育陣地初具規模。構建“指尖上”法治文化陣地,拓展“互聯網+普法”新陣地,“法治大荔”微信公眾號、視頻號開通以來,發布縣域普法動態、以案釋法典型案例、新法傳遞等7000余條。


培育法宣隊伍
以抓牢基層治理為關鍵點
2022年以來,成功培育1514名“法律明白人”,全縣301個村(社區)提前實現了每個村5名法律明白人,開展法律宣傳473次,調解矛盾糾紛4370件。先后組建了一支兼備“骨干、專業、服務”多類型的54人“八五”普法講師團、68人法治副校長隊伍、72人司法行政宣傳員隊伍、13人普法文藝小分隊和鎮村兩級基層普法宣傳隊,完善了法律顧問制度,實現“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打造了“一張網、全覆蓋、無縫隙”網格化法治宣傳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