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法院而言,調研是更高層次的審判。”這一條調查研究的路,亢俊謙走了十年。2014年他從部隊轉業進入渭南中院,始終保持軍人優秀品質,主動適應工作環境,立足崗位踏實好學,從調研工作的“門外漢”成長為“行家里手”。2018年至2022年連續五年被表彰為全省法院調研工作先進個人,2020年至2022年連續三年被表彰為全省法院案例工作先進個人,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2022年被表彰為全省政法系統調研工作先進個人,2023年被表彰為全國法院先進個人。
勤學鉆研 當好砥礪深耕的“奮進者”
1997年亢俊謙高中畢業考入軍校,2000年被分配到了新疆邊防部隊。2010年部隊安排他協調處理一名戰士家里發生的鄰里糾紛,亢俊謙從中深刻感受到法律知識的重要性,從此開啟了司法考試歷程。對他而言,除了司法考試極低的通過率,更難的是身處邊疆,他幾乎沒有系統的學習資料,僅能依靠網站上有限的免費資源,每天利用休息時間,默默在角落里一遍遍地聽著錄音,做著枯燥的習題。歷經四年的勤學苦練,他終于成為該部隊首個自學通過司法考試的人。
2014年,他告別軍旅生涯轉業到渭南中院研究室負責調研工作。無論是學術論文、調研報告還是案例的撰寫,幾乎都是在工作時間之外完成的。他家離單位很近,“到外面轉轉”成為每天晚飯后的加班信號,“一轉”就是三四個小時,一年有300天的晚飯后時間都在辦公室度過。埋首于桌邊案頭經常忘了時間,每當愛人打電話問“幾點了,還回不回來?”他總是歉意地回復:“馬上、馬上。”
電腦桌前的挑燈夜戰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他先后撰寫案例、學術論文和調研報告50多篇,20多次獲獎,特別是先后有9篇案例被《中國法院年度案例》收錄,入選了全省法院調研工作人才庫,真正成為了調研工作的“行內人”。
善謀善為 當好推動改革的“實干家”
2015年,渭南中院被選定為西北五省唯一承擔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的中級法院,亢俊謙同志具體負責改革試點工作。中級人民法院以前沒有人民陪審員,他也從來沒有接觸過相關制度,面對的是一片空白。他拿出干勁,不懂就學,深入基層法院調研,大量閱讀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陪審制度學術著作,積極到兄弟法院學習交流,不斷思考、總結,從提出合理化建議,到編寫課件資料,再到撰寫調研報告、學術論文,最后進行培訓授課,由人民陪審員工作的執行者轉變為既有豐富實踐經驗又有理論素養的“專家”。
2018年,他第一次受邀請到國家法官學院西安司法警察分院為全省人民陪審員進行授課。為了能夠取得良好教學效果,他把內容和課件修改了十幾遍,對著鏡子反復試講,請愛人和孩子提意見建議。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場授課非常精彩,一次次地被臺下的掌聲打斷,許多人民陪審員在課后表示,“講授風趣詼諧、接地氣,內容豐富受益良多”。此后亢俊謙被吸收為陜西省人民陪審員法講師團成員,多次受邀到兄弟法院培訓授課。2023年4月,他被國家法官學院西安司法警察分院聘為特聘教授。
矢志奉獻 當好服務群眾的“行動派”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人民軍隊的宗旨,司法為民是法院人的宗旨,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要始終如一地踐行為民服務。”這是亢俊謙對永葆初心的理解。作為非法律專業的審判員,他深知自己業務的弱勢和短板,堅持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同事學,不斷豐富法律理論,拓展辦案思路,提升辦案能力,承辦的150多件案件,無一件受到當事人投訴。十七年青春戍邊維穩,十年恪盡職守司法為民,三年奮戰一線抗擊疫情,他用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
渭南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亢俊謙第一時間參加首批防疫黨員志愿者活動,到包聯小區渭河花園執勤。該小區人口近萬,且工人三班倒不停產,疫情防控任務特別重。他每天7點50分到崗,晚上8點離開,忍受腰椎間盤突出帶來的巨大疼痛,一站就是十多個小時,嚴格按照要求做好檢查和消殺工作。特別是2022年10月,亢俊謙帶領渭南中院10名黨員干部志愿者全程參與高風險區的防疫工作,牢牢守住人民群眾的安全防線,得到相關部門的高度贊譽,被評為渭南市崗位學雷鋒標兵。
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他堅持探索“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腳步從未停歇,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的拼勁闖勁,以擔當帶動擔當、以作為促進作為。“在亢俊謙同志身上看到的是堅毅和執著,他也使我們堅信,在任何工作崗位上,只要你能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總有一份成績和榮譽屬于你。”同事們這樣評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