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久聞平遙古城的大名,癡迷已久。近幾年來,雖看過依山傍水、民族風情的麗江古城,但與平遙古城相見一面的愿望愈來愈強烈。
平遙古城,我來了!
聽導游說,平遙古城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四大古城之一,與之齊名的有閬中古城、麗江古城、徽州古城。
位于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的平遙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時期,距今已有2800多年歷史,擁有稱雄商界500年的晉商留下的大型宏偉大院建筑。平遙古城名副其實,已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四四方方的古城,被城墻包圍起來。傳說經明代劉伯溫的設計,城墻總周長6000余米,墻高約12米,現存有六座城門的甕城、四座角樓和七十二座敵樓。俯視古城,猶如一只巨大的“神龜”,故又被稱為“龜城”。六座城門象征龜的首尾四肢,北門、南門為首尾、上下東西各兩個門為四肢。為防神龜游走,在心臟的位置釘下一根龍柱,時至今日龍柱仍矗立在協同慶錢莊的地下金庫里。古城四千多座明清民居,沿著南北大街的中軸線,左右對稱,主次分明,黃墻灰瓦,布局嚴謹,極具三晉特色。
平遙的特產除過牛肉和推光漆器,還要一看建筑二看錢莊。協同慶是當時清朝的十大票號之一。從當初的三萬多兩白銀創業,發展到銀庫存銀1700多萬兩,價值300多億,富可敵國,堪稱“央行”。據說當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時,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西行曾到平遙,該票號給慈禧籌銀二十萬兩,其雄厚實力可見一斑。里面的錢拉不完、填不滿,都和劉伯溫留下的神龍寶柱鎖定有關。有女寧嫁小伙計,也不嫁當官的。可見票號的發達和牛氣。我們在“楊掌柜”的引領下,參觀了票號的工作場所,提款的“金井”,購買了模擬的元寶,持銀票一路到地下金庫提貨,看到了金燦燦的金子、亮閃閃的白銀。游人紛紛手摸神龍寶柱祈求財運。
雷履泰創立的“日升昌”票號,票號總數達到22家,占全國票號總數的三分之一還多,執金融之牛耳,將票號業做到了“匯通天下”,業務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
登上橫亙綿延的城墻,守望迎薰門,高聳巍峨的城樓上“四省通衢”牌匾見證了當年的繁華與財富。琉璃青瓦覆蓋著三重檐的歇山頂,沐風櫛雨,盡顯古樸。城內城外是古今兩個世界,南來北往的游客散布在東西南北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的各個角落中,似乎走進了青磚灰瓦的迷宮,古城的厚重和滄桑感撲入人們的懷中,印入八方來客的心中。
這里的文廟,有祭祀孔子的地方,比曲阜孔廟和夫子廟都早了好多年。躍過龍門,看到了范仲淹寫的“魁”字,刻在墻上,巨大無比,那是讀書人獨占鰲頭的夢想和追求。
平遙衙署門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人們爭先恐后要目睹縣太爺斷案的大堂和日常生活。明亮威嚴的大堂上,明鏡高懸,縣老爺在此升堂不知處理了多少刑事、民事案件。綿延幾百年的朝代更替,平遙縣衙完整地保存了下來,留下了厚重的歷史文化。
夜晚的古城燈火通明,店鋪林立,街道兩旁掛滿了鮮艷的五星紅旗。人群雖然摩肩接踵,但人們臉上卻洋溢著節日的喜慶和歡樂。不時有穿著唐裝、明清服飾的少女、少婦走過,使旅拍生意火了一把。恍惚間感覺不知今夕是何年,似乎穿越到了從前。
步行在青石鋪就的巷道,遇到市樓,在中秋明月的照耀下,它翹檐凌空,古色古香,盡顯“古陶勝境”。
抬眼望見明清別院打在墻上的字幕“邂逅千年古城,遇見百年美食,情醉明清別院,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別有一番風味,成為攝影的打卡地。
方正如龜的古城,昂首擺尾,雄風猶在!歷史上的無限輝煌,一定會重奏出今日的盛世高歌。
王潮歌導演的《又見平遙》的演出好評如潮,榮列沉浸式演藝之首,可感受平遙人的仁德,山西人的道義,體悟晉商精神。可惜我與之擦肩而過。這次我暫時離開了你,但我期待著,又見平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