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法庭是人民法院維護基層社會穩定、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橋頭堡,是推進社會治理、服務鄉村振興的最前沿,是服務群眾、解決糾紛的第一線。近年來,潼關縣人民法院太要人民法庭不斷加強人民法庭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以民意為導向,把小事做好,拓展人民法庭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中的輻射功能,為建設美麗鄉村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以“兩化”建設為抓手
法庭面貌煥然一新
為推動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質量發展,打造標準化、規范化人民法庭,太要人民法庭堅持問題導向,按照人民法庭“兩化”建設標準要求,對照《全省人民法庭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評估標準》,加快構建設置合理、系統完備、運行高效、群眾滿意的人民法庭布局體系。目前,基本用房及外觀標識符合標準,辦公室、法警值班室、調解室、審判法庭、接待室、餐廳、廚房、會議室、榮譽室、干警宿舍、干警活動中心齊全;信息化水平升級,更新電腦、打印機、辦公電腦、辦公桌椅,科技法庭、云上法庭設備連接到位,審判法庭和其他重要區域安裝視頻監控,實現法院專網和外網全覆蓋,法庭專網接入四級法院專網,實現人民法庭設施裝備有新進步、便民服務有新實效、審判質效有新提升、參與基層治理有新格局、服務鄉村振興有新氣象、隊伍建設有新面貌的創建目標。2022年8月,法庭順利通過驗收,成為全省法院第二批“達標法庭”。
堅持司法為民初心
便民訴訟成效明顯
為充分發揮人民法庭紐帶作用,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深化“群眾說事、法官說法”工作機制,在潼關縣代字營鎮南頭村設立駐南頭村法官工作室,由院內3名員額法官輪流在法官工作室值班,協調轄區黨委、政府、基層村組、婦聯、公安、司法等力量,參與化解矛盾糾紛,解答法律咨詢,開展普法宣傳,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訴前、解決在基層,實現訴調無縫銜接,糾紛就地調處,矛盾源頭化解,做到案結事了人和。成立以來,解答群眾法律咨詢150余人次,訴前調解化解矛盾糾紛20余件,充分發揮了司法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中的引領、推動和保障作用。針對近年來因疫情影響部分當事人無法到庭的實際情況,積極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采用“云上法庭”開庭審理案件,引導群眾在微信“出庭”小程序參加訴訟。今年,運用“云上法庭”審理、調解案件30余件,使當事人能夠居家參加庭審,既加快案件審理速度,又減輕當事人訴累。同時,法官就案件審理及時進行判后答疑、釋法明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裁判理由和依據,努力實現辨法析理、勝敗皆服,判決案件無一上訴。
因地制宜的普法宣傳
增強群眾法律意識
太要人民法庭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將宣傳和審判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在平安建設走村入戶等普法宣傳的基礎上,創新宣傳方式,通過法院官網、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深入宣傳法律法規,宣傳法院工作成效、典型案例,并通過“留言箱”、微信公眾號后臺,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實現精準對接群眾普法需求,提高群眾依法辦事理念和水平。今年以來,法庭還根據轄區實際,開展“靶向式”座談會,依據受理、審理案件情況,到相關鎮、村(社區)、企業等地開展座談,對在鄉村治理工作、企業涉法風險點等問題進行研判,并提出專業性意見建議,相關部門踴躍參加、自我剖析、整改落實。法官還就典型案件進行網絡庭審直播、對應公開的裁判文書進行上網公開、對有普法意義的案件進行巡回審理,通過審理一案,達到教育一片的效果,為鄉村鄉風文明貢獻法院力量。
應民之所呼,解民之所憂。太要人民法庭永遠站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守在化解矛盾糾紛、服務人民群眾的第一線,以更高質量、更高標準為群眾提供司法便利,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激活基層社會治理“一池春水”,讓“小法庭”在服務基層社會治理中不斷釋放“大能量”,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