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全市檢察機關緊跟上級決策部署,自覺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突出政治引領,抓住有利時機,強導向、抓學習、見行動,以教育整頓的“自我革命”,激發司法理念更新的“自我革命”,取得良好成效。
強導向 樹立正反“兩個評價標準”
一方面,建立案件系統評價標準。堅持辦案數量、質量、規范、效率、效果“五位一體”綜合考量,把規范辦案、注重質效貫穿始終,實現內涵型增長、高質量發展;開展“最美檢察人”評選活動,利用新媒體宣傳“最美檢察人”推薦對象先進事跡;舉辦“學習檢察英模、踐行擔當使命”先進個人事跡宣講會,推薦全省人民滿意的政法干警、業務標兵、渭南標桿、先進工作者,講述辦案心得,闡釋工作理念,弘揚榜樣力量。特別將案件當事人切身感受,以考評方式體現出來,按照最高檢要求,突出“案-件比”考核評價,發揮司法能動作用,積極引導偵查,減少案件退查和延期,杜絕辦案程序“空轉”“拉抽屜”等久拖不決現象,減輕當事人訴累。今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案-件比”為1:1.11,位居全省前列。另一方面,開展案件反向審視評價。按照查糾整改環節工作要求,在做實做好規定動作基礎上,將“更新、落實新時代司法理念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查糾整改,聚焦檢察環節改變公安定性、不批捕、不起訴、捕后不訴、撤回起訴、訴后判無罪、訴后判免刑和國家賠償案件,集中開展評查,不僅評查案件程序是否合法,更要評查辦案效果,是否精準把握立法原意和司法政策,努力維護公平正義。
抓學習 教育明白“三個深刻道理”
深刻明白“法治背后的政治立場”。舉辦習近平法治思想專題講座,檢察長帶頭講黨課,中層以上干部參加“筑牢政治忠誠”專題學習班,全員開展政治輪訓;定制支部每周“學習套餐”,堅持每天集中學習1小時,開展“充電一小時”活動,組織集體研討交流,通過自己學與集體學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干警充分認識“檢察工作是政治性極強的政治工作,也是業務性極強的政治工作”定位,自覺統一思想,筑牢忠誠根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深刻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的紅色基因”。利用人民檢察制度建立90周年這一時機,組織開展支部專題黨課,邀請離退休老干警講述奮斗歷程,組織全體干警學習人民檢察史,深刻領會作為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檢察制度的建設與發展,始終與黨的歷史、國家的歷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利用渭南紅色資源和名人名事,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分批組織干警到本地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等教育基地,重溫張富清、王尚德、永豐戰役等先烈事跡,“浸入式”體驗,“臨場式”學習,重溫入黨誓詞,傳承紅色基因。通過理論學與現場學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干警切實感受到紅色政權的不易、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易、人民檢察制度的不易,更加認清所謂“民主憲政”“三權分立”“黨大還是法大”等言論背后的陰謀陷阱,提升了聽黨指揮、忠誠使命的自覺性堅定性。
深刻明白“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檢察使命”。落實“開門搞整頓”要求,發布頑瘴痼疾整治公告,舉辦1次“開門納諫評檢察”主題檢察開放日活動,組織召開2次“開門納諫”座談會,全面征求意見建議;對征集的意見建議,逐條梳理整理,形成整改分工方案,責任到崗,限期整改,確保效果。扎實開展“聽民聲、強監督、解民憂”為主題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院領導帶隊深入駐地企業,協助解決實際問題,服務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主動和環境保護單位協作,依法開展公益訴訟監督,強化水體生態司法保護,助力綠水長流;督促住房和城鄉建設單位開展為期六個月的城市窨井設施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行動,督促職能部門對發現的隱患及時修復,對怠于履職的部門,有針對性地制發檢察建議,守護好人民群眾“腳底下的安全”;組織檢察官走進學校開展“踐行法治精神、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全力維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嚴格落實“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制度,院領導定期值班接訪,帶頭包靠信訪積案;開展“讓當事人服氣”辦案行動,從辦案時限、釋法說理、公開聽證、當事人滿意回訪等環節,全方位多角度審視辦案質效,促進案結事了人和。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干警更加用心用情辦好群眾身邊的每一個“小案”“小事”,有效提升了司法為民的針對性、實效性,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感受度、體驗度。
見行動 努力做到“四個有機統一”
堅持抓黨建與促業務有機統一。牢固樹立“抓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的理念,以黨建實效審視檢察履職成效,以檢察履職成效檢驗黨建自覺,探索推行“黨建+業務”“主題黨課+業務培訓”“社區雙報到+送法進校園”等工作模式,使黨的建設落在辦案一線、融入工作過程。大力推進支部標準化建設,建立6大類30項支部工作標準體系,開展標桿支部創建活動;持續加強黨員隊伍管理,積極開展志愿者服務、集體過“政治生日”等活動,黨建與業務的融合度、嵌入度不斷提升。
堅持辦案與監督有機統一。秉持客觀公正立場,以求極致的標準,依法全面審查判斷,既做犯罪的追訴者、無辜的保護者、正義的捍衛者,更要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和法治進步的引領者。同時,充分發揮檢察監督職能,樹立雙贏多贏共贏理念,與被監督單位主動加強溝通,消除分歧,達成共識,構建相互尊重、良性互動、制約有力的緊密關系,共同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形成法治建設合力。今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依法批準逮捕各類犯罪嫌疑人512人、起訴1381人,依法監督刑事立案128件,糾正漏捕25人。
堅持政治效果、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有機統一。自覺從政治高度認識和處理檢察業務,在部署推動工作時落實政治要求,在處理解決問題時發揮政治作用,引導干警不僅要把案件辦“對”,更要把案件辦“好”,充分回應社會關切,具體案件具體分析,堅決防止在法條里“打轉”、機械司法、就案辦案。檢察機關在辦理1起故意傷害案件中,針對雙方為鄰里關系,注重從修復社會關系、避免次生傷害出發,經認罪認罰、公開聽證、刑事和解,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受到群眾贊譽。
堅持司法辦案“天理、國法、人情”有機統一。引導干警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司法辦案,恪守司法良知,善于換位思考,除犯罪性質和社會影響特別惡劣的之外,全面落實“少捕慎訴慎押”政策,深入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讓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最大限度減少社會對抗,厚植黨的執政根基。今年以來,全市檢察機關認罪認罰適用率位居全省前列,依法不批準逮捕人和依法不起訴人數同比均上升,新的司法理念在辦案中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