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渭南中院立案庭被中共渭南市委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表彰為“文明示范窗口”,這也是立案庭圍繞“雙進”工作、爭創“四個一流”的生動實踐。
渭南中院立案庭是人民法院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是人民群眾接觸法院和法官的第一道關口,也是法院對外的一個“窗口”,每年接待數以萬計的群眾,工作態度、形象、效率直接影響著司法公信力和群眾滿意度。近年來,立案庭主要圍繞以下工作,打造精益求精的名片。
一是筑牢為民服務的思想根基。立案庭始終把“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作為窗口工作的最高目標,全體干警深刻認識到“立案信訪無小事”、“群眾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他們深知責任重大,用實際行動服務人民。專門安排文化程度高、工作業務精、服務態度好、綜合素質硬的年輕同志從事立案窗口工作,定期組織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筑牢司法為民的思想根基。二是打造熱情服務的名片。“微笑掛在臉上,服務記在心里”是市中院立案庭干警時刻遵守的服務宗旨。每天大家都以整齊的著裝、微笑的臉龐、文明的態度、專業的服務迎接每一位當事人。認真地詢問訴求,細心指導當事人填寫立案起訴材料,耐心為當事人釋法解疑,使當事人都能服氣滿意地離去。立案庭還為視力不佳的老年人提供老花眼鏡,設立愛心座椅,為防意外,還備有醫藥急救箱,設置律師專門通道,為律師提供便利。對每一位來訪群眾做到:“一聲問候、一張凳子、一杯熱水”,在疫情期間也能做到“隔離病毒、不隔離服務”,用熱心、耐心、誠心、細心和愛心展示服務窗口法官的精神風貌和人民法院良好的形象。三是推動科技服務便捷車道。在渭南中院訴訟服務中心,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現代科學技術在訴前服務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剛進門映入眼簾的便是機器人“小法”、律師綠色通道服務器,它們不僅能為律師、當事人提供便捷的法律信息,而且極大的提升了訴服質效。律師可通過微信掃碼快速開展業務,網上立案、跨域立案、文書送達、網上繳費、網上保全、案件查詢均可通過專用的平臺進行處理,開設12368熱線,提供咨詢服務,大廳擺放各類訴訟文書范本、訴訟指南等書面材料,同時為符合政策的當事人辦理訴訟費減、免、緩,協調法律援助等事項,基本上實現了“指尖上的訴訟服務”,“數據引擎”全面帶動訴服建設征程一路向前,不僅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有溫度的訴前服務,而且全面主推人民法院司法審判業務有序開展,做到了“讓信息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四是做好繁簡分流審判助手。立案流程嚴格執行繁簡分流,簡單民間借貸、買賣合同等案件劃入速裁中心處理,其余案件與各業務庭室對接,科學合理的對案件進行分工,立案進入快車道,確保各類案件在規定的時限內審結,結案率逐年穩重有升。立案庭對于當事人同意調解的案件,由具有豐富審判經驗的法官擔任審判長組成合議庭,調解程序的啟動嚴格按照法律程序進行,全面踐行案件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并重的司法理念。訴前調解不僅減輕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而且緩解了法院審判庭的工作壓力,維護了司法的公正與權威,提高了司法公信力。五是提升便民服務質量。轉變理念,提高認識,服務升級。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是人民法院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立案庭多次學習、轉變思想觀念,認識到推進多元解紛和“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的重要意義,全面推進訴訟服務中心轉型開放,由立案窗口服務的訴訟全程服務的功能轉型。由接力式服務向體系式服務的品質提升,努力做到“一站式”解紛全方位服務。目前在全省訴訟服務評估質效考核中渭南中院名列前茅,目前已實現網上繳費退費、網上立案、跨域立案、網上保全、集約送達、目的地集中打印等,較大方便了訴訟當事人,提高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質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立案庭全體干警將以熱情的工作態度,勤勉廉潔的工作作風,持續踐行司法為民、便民的服務宗旨,不斷創新工作思路,不斷精簡完善辦公流程,提高便民實效,讓立案窗口成為傳遞司法溫暖的“連心橋”,齊心協力畫好便民服務和司法公正的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