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政法網(通訊員 王輝)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及全省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會議精神,渭南市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精心構建矛盾糾紛"大調解"體系,調解組織逐步健全,調解員隊伍建設不斷加強,調解工作領域不斷拓展,工作規范化水平不斷提高,初步形成了條塊結合、互動聯調的大調解"三四五"工作模式,充分發揮了調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線"作用。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三項機制,搭建"大調解"工作架構
一是建立健全調解工作領導機構。按照"黨政統一領導、司法行政部門指導、職能部門支持配合、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原則,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長任組長,公檢法及信訪、財政等成員單位分管領導為成員的渭南市調解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調解工作的領導。
二是建立健全大調解制度機制。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立大調解工作格局的實施意見》《關于建立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銜接聯動機制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等,為"大調解"工作體系的高效運轉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政策指引。
三是不斷完善大調解銜接機制。出臺《關于建立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銜接聯動機制的實施意見》,加強對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之間的相互銜接和聯動。
通過推動"三項機制",在基礎較好的大荔縣先行試點"大調解"體系建設,取得了成功經驗,逐步在全市推廣,以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司法行政機關指導,相關部門支持配合,社會廣泛參與的大調解工作架構基本形成。
二、統籌四位一體,織密"大調解"工作網絡
為切實提高矛盾糾紛調處覆蓋面,我市從建立健全大調解組織體系入手,著力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與社會調解相結合的"大調解"工作格局,全力打造"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聯動"的大調解工作體系。
一是建強基層人民調解組織。按照"哪里有糾紛,哪里就有調解組織"的原則,在全市組建了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性專業性等調解組織2378個,織密了大調解組織網絡。二是建好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積極探索人民調解專職化隊伍發展的方法途徑,形成了以臨渭區醫患糾紛調處中心,大荔縣"三位一體"道路交通糾紛調處中心、冬棗園區調委會、華陰信訪門診、合陽綜合調委會、華州鄉賢調解室等行業、專業調委會為代表的規范化、標準化調解組織。將全市組建的醫療、交通、信訪、景區園區等59個行業性、專業性的調解組織規范到大調解工作平臺上來,今年前三季度共計調處行業性、專業性矛盾糾紛769件。三是建立行政調解工作平臺。指導成立了20余家行政調解組織,逐步建立起司法行政機關牽頭,各職能部門為主體的行政調解工作體制,并入大調解工作平臺。自去年8月份來,全市各級行政調解組織共調處行政類爭議糾紛197件。四是強化訴前調解工作機制。在各級人民法院設立了調解工作室,引導當事人通過訴前調解的方式解決矛盾糾紛,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法院經訴前調解結案的760余件,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效果初步顯現。
三、狠抓五化建設,提升"大調解"工作質效
一是調解組織網格化。加強調解工作的體系建設和機制創新,在傳統調解組織全覆蓋的基礎上,我們重點加強市縣兩級綜合調解組織及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工作。出臺相關指導性文件,強化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仲裁調解等的橫向協調機制建設。在全市建立和完善以傳統人民調解為主體,重大矛盾糾紛調解和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為"兩翼",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仲裁調解等其他調解無縫對接、整體聯動的網格化調解組織。
二是調解主角多元化。組建渭南市矛盾糾紛調處中心,主要負責協調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之間的銜接配合和跨地區、跨行業以及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矛盾糾紛的聯調聯處,進一步拓展了調解工作的社會參與面。在全市形成黨政統一領導、司法行政部門指導、職能部門支持配合、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大調解格局。
三是調解隊伍專職化。狠抓大調解體系及隊伍專職化建設。大荔、臨渭等縣區分別出臺關于構建大調解體系的規范性文件,縣財政每年預算110余萬元,為專職調解員按每月最低300到2000元不等的標準,落實了崗位補貼及"以案定補"、"以獎代補"等待遇,極大的激發了專職調解員"六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法律法規的講解員、社區矯正的管理員、掃黑除惡的情報 員、法律援助的聯絡員、平安建設的宣傳員)作用的發揮;合陽、富平等其余各縣市區也相繼出臺管理規定及《案件補貼辦法》等,為調解工作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大荔縣大調解體系建設被司法廳肯定,臨渭區醫調委的"一三三七八三"工作模式和華陰"信訪門診"的"六診法"工作法也多次受部、省肯定和表彰,專職化建設走在了全省前列。
四是調解手段智能化。依托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站(點),充分利用基層司法行政信息化手段,積極參與"智慧調解"試點,逐步將田間地頭老娘舅式的調解轉化為線上云端智能化模式,實現調解工作移動化、可視化、便捷化。充分利用基層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智慧調解"終端解決疑難復雜糾紛,方便群眾快速解決矛盾糾紛,形成了實體調解網絡和線上虛擬調解網絡銜接互通的新機制。
五是調解工作規范化。先后組織開展了"人民調解工作規范年"活動、"堅持楓橋經驗,實現矛盾不上交三年行動"等,統一編印《人民調解常用文件及調解卷宗規范匯編》,進一步規范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設立、變更、注銷等工作流程,推動調解組織"五有""六統一""六落實",努力提高人民調解工作規范化水平。通過科學的規范化管理,實現了全市調解案件質量及信訪總量等的"兩升三降"。2020年,調解案件卷宗質量合格率達94%,較上年度提升3%;案件調處成功率達到98.2%,較上年提升1.1%;全市信訪總量同比下降16.04%;全市行政復議案件量同比下降17.7%;全市法院民商事立案總量同比下降16.2%,大調解體系成效初步顯現。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渭南市大調解工作體系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構建和諧社會和平安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調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續完善大調解工作機制,拓展調解領域,創新調解方法,提高調解工作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不斷完善"大調解"格局,推動渭南社會"大和諧"發展,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渭南、法治渭南做出積極貢獻。